---- 2025.04.25 ----

全国儿童

预防接种日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2025年4月25日

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旨在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

以疫苗为“盾”,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筑牢全民免疫防线

PART.01

免疫规划疫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PART.02

非免疫规划疫苗

乙肝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口服重配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四价流感裂解疫苗......

PART.03

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年版)

一、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预防接种成效显著,全球于1980年消灭天花,我国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水平,如我国1—4岁儿童中的乙肝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20年的0.30%。

三、监护人应当切实保证适龄儿童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预防接种证要保管好,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如有漏种,需要及时补种。

四、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五、疫苗可以保护大多数人,接种疫苗的获益远远大于感染疾病造成的风险。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的接种都在为整个社会建立更强的免疫屏障。

六、接种疫苗是安全的。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从而保证上市获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遵循科学、严格的工作规范,确保接种安全。

七、接种疫苗应提前了解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接种前应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

八、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

九、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预防更多疫苗针对疾病。

十、从官方渠道获取疫苗接种信息,主动接种疫苗,自觉抵制谣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PART.04

九大疫苗谣言和误区

大家最关心的

九大疫苗谣言和误区

快来一起重新认识吧!

谣言1

自费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比免费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效果好


真相:

国家对疫苗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疫苗在上市使用前均经过最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不管是自费还是免费的疫苗,都是有效且安全的。

接种小贴士: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

谣言2

没必要接种自费疫苗

真相:

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是从预防接种管理层面区分的,从疾病防控的角度,两者同等重要。

接种小贴士:

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

谣言3

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比疫苗效果好


真相:

疫苗可以保护大多数人,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可以避免自然感染带来的种种疾病风险,是更优的选择。

接种小贴士:

刻意用身体感染病原体来获得免疫力是拿生命健康在冒险。

谣言4

一次打两针疫苗太多,孩子免疫系统负担不了

真相:

日常生活中,儿童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达数百种,远远超过疫苗所含有的抗原数量。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者接种联合疫苗,不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的负担,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接种小贴士:

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

谣言5

孩子还小,大一点再打疫苗,反正以后能补


真相:

延迟接种会让孩子在“空窗期”暴露于疾病风险。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基于疾病高发年龄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只有及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接种小贴士:

监护人应当切实保证适龄儿童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配合学校和托幼机构查验证,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谣言6

成年人抵抗力强,不用打疫苗

真相:

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接种小贴士:

成年人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等预防疾病,疫苗接种适用对象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谣言7

“过敏体质”不能打疫苗


真相:

“过敏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如果正处于过敏状态或正在治疗中,可以暂缓疫苗接种。

接种小贴士:

接种前应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

谣言8

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说明疫苗有问题

真相:

所有疫苗均经严格安全验证,多数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相关,与疫苗质量无直接关联。疫苗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短暂发热、乏力等症状,属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而严重过敏等异常反应发生概率极低,建议及时报告并就医。

接种小贴士:

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

谣言9

打了疫苗还是得病,一定是疫苗失效了


真相:

接种疫苗的意义并不是保证百分百不生病,对个体而言是大大地降低感染疾病和重症的风险,从群体角度则是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的效果。

接种小贴士:

从官方渠道获取疫苗接种信息,主动接种疫苗,自觉抵制谣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25年4月25日

是第39个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请勿轻信谣言

按时接种

不拖延、不漏种

为全家筑牢免疫屏障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整理自中国疾控中心、厦门疾控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