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珠通道又有了消息,特别是关于进展推动方面,让人非常鼓舞!
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2025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门预算》中,明确将“深珠通道前期研究(跨珠江口交通需求与通道布局适配性研究)”纳入支出预算,预算金额为100万元!虽然项目只是前期研究,但是也进一步看到深珠通道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连接深圳前海与珠海高新区的跨江战略工程,规划为公铁复合通道,全长约 47 公里,总投资估算 408 亿元。
双层隧道方案非常不错
深珠通道通道采用 “西桥东隧” 方式铺设,包含双向 8 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 100 公里)及 4 线铁路(含 350 公里 / 小时深珠高铁和 200 公里 / 小时深珠城际),是大湾区首条跨海公铁两用通道,按照这个设计来看,规模的确不小啊!
深珠通道项目分深圳前海、珠海金鼎两端推进,深圳侧已完成走向方案设计并预留南坪快线衔接接口,珠海侧规划淇澳、北围等 4 个立交互通节点。
深珠通道
截至 2025 年 3 月,《伶仃洋通道工程方案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公路部分纳入国家及省级路网规划,铁路部分纳入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广东省发改委已安排 100 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前期研究。
不过关于深珠通道将在哪一年开工建设,这个就比较难以确定!工作还在继续推进,我们拭目以待!
深珠通道为什么规划为公铁复合通道?
深珠通道规划为公铁复合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结构性优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深珠通道这一设计旨在填补珠江口跨江通道 "重公路、轻轨道" 的历史空白。
目前已建成的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突破 10 万车次,节假日拥堵严重,而深珠通道通过叠加 350 公里 / 小时高铁和 200 公里 / 小时城际铁路,可实现深圳前海至珠海高新区 30 分钟直达,预计每年分流深中通道 30% 以上车流,显著缓解公路交通压力。
深珠通道位置示意图
数据显示,深珠城际铁路设计运能达每日 80 万人次,相当于再造一条深中通道的客运能力。
其次,深珠通道的公铁复合模式能最大化释放通道的经济辐射效能。
以深圳西丽站为例,深珠高铁将接入该站,与赣深高铁、深汕高铁形成枢纽联动,使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可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输送至珠海、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
深珠通道连接深圳和珠海
2024 年珠海高新区已集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企业超 800 家,深珠通道开通后,预计 3 年内深圳对珠西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将提升明显,推动 “深圳研发 + 珠海制造” 模式落地。
典型案例如珠海北围片区,依托深珠城际站点规划建设 200 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已吸引腾讯、华为等企业布局研发中心。
再者,深珠通道的公铁复合通道符合大湾区 “轨道上的都市圈” 发展战略。
通过整合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通道沿线可构建 "1 小时通勤圈 + 2 小时经济圈" 的双圈层结构。
如规划中的深珠高铁西延线将接入珠海鹤洲枢纽,与广珠城际、珠机城际形成网络,使中山坦洲、三乡等南部镇街首次接入国家高铁网,预计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强度提升明显。
轨道交通对于珠三角来说非常重要
对比深中通道主要辐射中山北部,深珠通道覆盖的南朗、坦洲等区域 GDP 增速有望更好提升。
最后,技术创新为复合通道提供实施保障。
采用 "西桥东隧" 方案,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分开敷设,既满足通航净高 76.5 米的要求,又避免公铁混行安全隐患。
借鉴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设经验,深珠通道将应用 BIM 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预计建设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 15%。项目总投资估算 408 亿元,通过政府资本金与市场化融资结合,可有效分摊财政压力,其综合效益比单纯公路通道提升明显。
总之,深珠通道建成后,深圳前海至珠海高新区通勤时间将缩短至 30 分钟,形成 “深圳研发 + 珠海制造” 产业协作格局,串联前海、横琴、南沙三大自贸区形成闭环,推动珠江口东西岸要素高效流通。
目前项目正加快工程可行性研究,力争纳入国家 “十五五” 规划并启动主体建设。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