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后赛西部首轮G3,灰熊主场迎战雷霆,比赛进行到第二节中段,灰熊核心莫兰特在一次快攻中遭遇雷霆球员多尔特的防守犯规,导致他空中失衡重摔在地,当场退赛。这次碰撞直接改变了比赛走势——灰熊从领先29分到最终被雷霆114-108逆转,创下NBA季后赛历史上半场落后逆转的最大分差。



从慢动作回放看,当时灰熊形成二打一快攻,多尔特在追防中脚底打滑失去平衡,转身时手臂与空中的莫兰特发生碰撞。裁判仅判普通犯规,引发灰熊球迷和媒体强烈不满。

赛后,知名篮球评论员苏群直言,说句公道话,多尔特真不是故意的。



苏群是这么看的,多尔特那下真不是存心要搞莫兰特,当时脚底打滑整个人都拧成麻花了;转身看见莫兰特已经飞在天上,他这防守悍将的DNA立马动了——甭管三七二十一,先伸手拦一把再说。说白了这就是防守球员的本能反应,跟追梦、狄龙那帮人一个德行,满脑子就想着“这球绝不能进”,哪还顾得上收不收手啊。

你看人家孙铭徽,要垫脚的时候还能临时把脚丫子缩回来,可多尔特当时身子都拧成那样了,想收手比登天还难。裁判没给恶意犯规也算合理,毕竟多尔特自己都摔得四仰八叉了,哪还有心思算计怎么伤人。



不过话说回来,莫兰特这种飞天遁地的打法,碰上多尔特这种不要命的防守,当然容易受伤了。灰熊这回算是交代,领先29分都能被翻盘,没莫兰特压阵,这系列赛基本可以提前出局了。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多尔特的犯规动作,本质是防守球员的“肌肉记忆”。作为雷霆防守核心,他本赛季防守效率联盟后卫前列,但代价是多次犯规和多次争议动作。这次防守中,他在滑倒失控的瞬间仍试图干扰莫兰特,正如苏群所言:“他脑子里只有‘不能让球进筐’,顾不上动作是否危险。”

莫兰特的高飞打法,注定与这类防守激烈碰撞,“用腰腹换观赏性”的风格固然吸粉无数,却也让他成为伤病高危群体。



NBA本赛季季后赛的判罚尺度,被诟病为“鼓励对抗过头”,对危险动作的吹罚却更宽松。以本场为例,多尔特在明显失去防守位置后撞击莫兰特,裁判仅判普通犯规;而同样动作若发生在常规赛,极可能升级为一级恶意犯规。这种尺度差异,让球员陷入“动作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更讽刺的是,联盟对防守悍将的“特殊宽容”,追梦-格林推人、狄龙剪刀腿等危险动作屡见不鲜,却鲜有追加处罚。多尔特作为“新生代恶汉代表”,联盟至今未对其开出罚单。这种“以血性换收视”的潜规则,本质是商业联盟的流量算计。



莫兰特的受伤,折射出NBA战术演进与球员健康的根本矛盾。当代篮球追求极致攻防转换,高节奏带来更多高速碰撞。

当球员以速度冲刺时,裁判却要求他们“瞬间收住动作”,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苏群在点评中一针见血:“电光火石之间,球员只能靠本能反应。”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只是希望球员们都能健康,双方之间进行一场顶级较量罢了。

祝福莫兰特,希望身体无大碍,健康归来仍是后卫线上的王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