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四川省“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1+6”方案》(以下简称《“1+6”方案》)召开新闻通气会。同时,会上发布了去年全省水环境治理的“成绩单”,并对今年1—2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通报。其中,前两个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9%,优良天数率为83.7%,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据介绍,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34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达100%。今年一季度,34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9.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203个国考断面在扣除上游污染影响后,优良率为99%,同比持平。
如何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我们联合地方政府组织编制了‘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及具有针对性的6个子方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介绍,全省正结合流域特色亮点,积极推动“三江两湖一河”水美标志性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水环境治理提档升级、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三水共治成势见效,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江两湖一河”是什么?芮永峰表示,这6条试点河湖是指四川境内的涪江、琼江、青衣江、泸沽湖、升钟湖、赤水河,而从试点河湖的选择上看,它们在地理区位、生态特征、资源禀赋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各具代表性,涵盖省内多种类型河湖。
例如,升钟湖(南部县区域)是嘉陵江流域的重要的“血压传感器”和候鸟迁徙驿站,但受道路交通不畅、旅游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两山”价值转化还不充分。芮永峰表示,针对这条湖,提出了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推动农渔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水平3项任务,“最终将形成一系列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可推广性的解决方案与技术模式。”
据悉,《“1+6”方案》明确了“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实施的24项具体任务。例如,针对涪江(绵阳段)“三水共治”的目标,提出了巩固改善优良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加强生态价值转化4项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6个水美标志性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涪江(绵阳段)、升钟湖(南部县区域)和赤水河(泸州段)3个水美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度较快。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