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齐鲁晚报报道,目前,德国议会第一大党联盟党和第三大党社民党正在谈判组建新政府,各项政策及政府人选都在紧锣密鼓地敲定中。就在外界关注新政府关键岗位会花落谁家之时,即将卸任外长的绿党籍政客贝尔伯克上演了一出“鹊巢鸠占”的戏码,引发外界不满。就在本月初,贝尔伯克宣称,自己未来不会在其政党的议会党团谋求领导职务。这意味着她有意淡出德国政坛,然而,话音未落就传出贝尔伯克将被提名为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的消息。
在俄乌冲突期间,德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国。德国向乌克兰提供这么多的军事援助,与贝尔伯克领导的德国第二大执政党绿党对乌克兰坚定不移的鼎力支持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德国,最支持乌克兰的政党是绿党,这与绿党的联合主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的立场休戚相关!
联合国大会自2003年开始,每年6月份选举下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的主席,以便使现任主席与当选主席有足够的时间交接工作,并于9月就任。
贝尔伯克(资料图)
这事一出,立马成了个大新闻,批评声浪迅速升温。德国《明镜》周刊4月19日担忧,秉持“反俄亲以”立场的贝尔伯克一旦当选,将令德国失去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危及德国在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此前慕尼黑安全会议前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言辞激烈,直斥德国政府用贝尔伯克替换资深外交官之举实属“无耻”。
目前获得联大主席提名权的国家是德国,这个职务不同于联合国秘书长,其有权召开联合国的各类会议,具备一定的实际权力。目前德国政府已经提名了贝尔伯克担任联大主席的职务。这位来自绿党的所谓“外交官”,对中国的态度可谓是非常糟糕,因此不能排除她在担任联大主席之后,会对中国发难。联合国安理会的扩容也是这些年来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中美俄英法五国,是二战后体量最大的五个国家,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的五个中流砥柱。
联合国(资料图)
自去年起,印度、德国、日本、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便不断鼓吹扩容,要求将常任理事国从5国增至9国甚至11国。他们的理由看似充分:印度人口全球第一、经济跻身世界前五;德国和日本作为经济巨头却受制于二战战败国身份;巴西则代表拉美谋求话语权。俄罗斯已明确表态“德国、日本永远不能入常”,并搬出历史铁律,二战战败国无权主导国际秩序。中国虽未直接否决,但强调改革须“向发展中国家倾斜”,暗示优先考虑非洲而非四国集团。
在多边主义亟需加强、全球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确实到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时候。不过,任何改革都需要建立在广泛协商与充分共识的基础之上,不能仅靠个别国家的意愿推动,更不能忽视制度稳定性与实际操作性。当前形势下,无论是联大主席的变更,还是安理会席位的调整,其背后折射的,都是全球权力结构的演化趋势。观察这些变化,我们更应从中看到:“一个更加多极、包容、稳定的全球治理体系,仍需世界各国持续沟通与协调。”
普京(资料图)
对于德国来说,眼下更加头疼的是,“德国经济陷入低迷,尤其工业陷入困境。这可能会导致很多员工今年失业。”据德国《商报》18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IW)公布的最新调查研究显示,今年德国有超过三成的公司预计将裁员。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裁员危机。
德国经济研究所于3月和4月对约2000家公司进行业务预期调查,其中35%的公司回应称,预计公司今年将裁员。相比之下,只有24%的公司计划雇用更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