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怂”了消息在媒体发酵了!外网传来的信息显示: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不止一次的声称税率太高了,需要降下来,否则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就真的彻底断绝了。而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论中美博弈中的谈判智慧
既然认识到目前的高额关税不可持续,甚至是根本不应该出现的,那自然需要降下来。美国高级官员给媒体透露消息了,大意是:要么对来自中国制造的商品关税统一下降至“50%至65%区间”,要么采用分级方案。
这个分级方案指的是:将中国制造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等级,一种是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的中国商品,例如“服装、鞋子、箱包、玩具、家用电器、运动器械、厨卫五金、清洁设备”等。
对这类不太重要的商品,特朗普准备仅收取35%的关税。而对类似“关键原材料、关键矿产、电动汽车及电池、光伏设备”等被特朗普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商品要征收至少100%的关税。
显然,这就是部分媒体认为“特朗普开始服软、怂了的证据”,并提议我国需要正式回应。理由很简单,中美贸易战是双输,对美强硬虽有助于凝聚中国人的心,但却导致大量企业陷入生存困难的窘境。
说的没问题,在当前的高额关税影响下,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量急剧萎缩,大量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出口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但问题是,美国进口商的危机也很大,给特朗普及其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可能就是特朗普及其财政部长不停地释放“希望尽快谈判、缓和贸易战”的原因,但南生认为:中美直接谈判的时间点还没有到,若在特朗普或其他官员仅仅释放这么一丁点的“服软”氛围下就开启谈判。
那大量的中国制造商、出口商可能在这个“短痛”还没有彻底消失的背景下,又要经历大规模的“长痛”。尤其是在特朗普说话不算数的背景下,贸易战会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未来的日子依然会很难过。
这不是危言耸听,南生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年前逛街买衣服时的常见现象。经过一间服装店,被陈列的一件精美的外衣所吸引,心想即使因为购买这件衣服而导致后面1个月要过苦日子,也要拿下。
南生的衣服通常仅值100元,这件衣服的面料、做工、款式等很棒,心里想:一定不便宜吧,狠下心200元可以接受,甚至300元也可。
毕竟偶尔奢侈一下也是可以的,于是问老板这件衣服要卖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5000元,于是我头也不回的走了,尽管背后传来“若觉得贵,可以打这个折”的话语,也不能影响南生的脚步……
老板若说出600,甚至是800元的售价,南生也可与之讨价还价。但开口就是5000元,没法谈了,不存在协商的那个“点”了。这就是谈判的艺术之一,即:协商的“要点、方案”必须离双方的底线不能有太大的距离。
否则,就不值得浪费时间,转身就走,不理不睬就是明智之举。特朗普现在开出的条件就是如此,无论是50%至65%的统一税率,还是分级方案都依然是在漫天要价。贝森特财长甚至还说出“规矩,必须由美国来定”的妄言……
这些都再一次表明:特朗普及其团队感受到的压力还不够大,美国进口商目前还仅仅是抱怨,还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进攻行动;的确有美国人民走上街头,示威抗议游行,但规模还不够大。
的确有一些州,开始动用法律问题“声称要起诉特朗普”。的确已经有部分国家、地区与我国加强了经贸联系,但反美贸易的国际统一战线还没建成。这时候若接受谈判,无疑是在帮助特朗普稳定内外困局。
交易中你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表现出迫切想要达成交易
很多研究都表明,任何一方在交易中表现出迫切感,本质上都是在向对手暴露自己的弱点。某科技新创CEO在融资谈判中频繁查看手表,让对方嗅到了可以继续压价的味道,最终让估值缩水23%。
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弈论实验室发现:博弈的双方,一方展现的是“谈判可有可无”,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却多次表现出“迫切想要达成交易”的味道,这就会让迫切者的让步频率提高67%,大概率将妥协。
在中美这场博弈中,特朗普、贝森特就是表现出迫切想要达成交易的那一方,但他们内心还存在着奢望,还在提高价。这时,我国应继续晾着他们,继续不理睬,等他们开到20%税率,不提规矩由美国定时再说。
只有到这个时候,即特朗普及其团队在遭遇极大的内外压力且尝试多次的反扑都失败,这种失败对他们的心灵造成重大冲击,不敢轻易再尝苦果。这种背景下达成的协议,善变的特朗普才不会反悔。
与对美谈判相比,我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中美两大经济强国之间的贸易脱钩当然是不可的,谈判也是必然的事情,但在时机未到之前,却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帝亡我之心仍在,我国需借机搞“外需压力测试”,强化内需。
通过降息、降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给企业更多扶持。针对受美国关税冲击较大的企业,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出口信用保险扩容、融资支持等,缓解经营压力,同时推动企业转型内需市场。
此外,应采用多种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居民资产估值,刺激消费信心。加大交通、能源、城市更新、高新产业、战略性产业等领域投资,创造就业并拉动相关产业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的双向拉动。
另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再次挑起的贸易战表明“团结非美市场的必要性、迫切性”,这一点我国认识到了,而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英国、德国、西班牙,甚至是日本都理解了。
这些国家当然不希望对美脱钩,但也都希望加强非美市场的联系与合作。这时,我国需要做的就是:加快多边贸易框架的建设,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的“降低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的工作。
必须要充分利用中国是全球大多数产品(包括中间产品、装备与设备产品)最大生产国、出口国的地位,必须要充分利用中国“本质上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地位——只是名义上低于美国。
必须要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认识到,无论是在“生产”,还是“消费”领域,中国的影响力都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与美国主要影响他们的消费不同,与中国“生产与消费”的双重脱钩代价才是不可承受的。
不仅代价不可承受,中国还更善解人意,不是制造麻烦者,而是在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多元化布局。而这,将会在未来的对美谈判中形成强悍的“外围支撑”。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载、转发、评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