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新村居民区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邻里之间——她是居民口中的“贴心大姐”,是矛盾化解的“缓冲剂”,更是社区法治的“播种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8年来,崔海霞用200余件成功调解案例诠释着居民区干部的使命担当,用法律与温情守护着居民区的和谐安宁,担任社区“法律明白人”后,崔海霞积极履职,让法律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到居民的身边。

以情化人:春风细雨润民心

走进同济新村居委会调解室,墙上挂着的是居民送给崔海霞的两面锦旗。“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这是社区居民对崔海霞的肯定,也见证着她用真心换真情的调解故事。“调解不是和稀泥,既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这是崔海霞常挂嘴边的话。面对剑拔弩张的冲突,她总能春风化雨,让针锋相对的家人重拾亲情。


居民区里的张老伯脾气暴躁,常常与家人发生冲突,崔海霞也经常上门担任“救火队员”。一日,张老伯因家庭琐事,要对妻女大打出手,女儿便打电话向崔海霞求助。调解现场火药味十足,父女怒目相对,各执一词,崔海霞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先为受伤的母女递上热茶,安抚情绪,又轻声细语地开导张老伯:“老人家,动手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了最亲的人。”同时,崔海霞在调解中也坚持释法说理,在张老伯情绪缓和后,明确向他指出了暴力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情感和法理的双重疏导下,倔强的张老伯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连连向妻女道歉,与家人重归于好。面对居民间的矛盾纠纷,崔海霞用“法律尺”丈量是非,用“温情笔”书写和解。


主动创新:形成“调解+普法”工作法

同济新村居民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因房屋漏水产生的邻里纠纷数量居高不下,崔海霞便想着将该类型的纠纷调解穿插到居民区的法治宣传工作上。于是她把调解成功的工作案例做成课件,并抓住社区法治宣传活动的契机,向居民传授法律知识。她还将调解协议模板、《民法典》的相关条文规定制作成普法展板和宣传册,向社区居民耐心讲解。逐渐形成了一套“调解+普法”工作法,法治宣传的内容也从房屋漏水向物业管理、业委会、加装电梯等矛盾纠纷类型不断扩充,在她的推动下,同济新村已形成“纠纷化解到哪里,普法宣传就到哪里”的良性循环。


法治护航:润物无声入万家

崔海霞结合各重要节点和街道的特色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居民区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分享工作案例。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到来之际,她邀请律师在居民区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以及法律咨询活动,带领社区居民进行宪法晨读活动,学习宪法精神。同时,崔海霞也特别关注社区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每年暑假,她都会组织开展《暑期法治安全》教育小课堂,2024年暑期,更是带领小朋友走出居民区,走进派出所参观体验,开启一场特色法治之旅,萌娃们在派出所学习了防拐骗、反校园欺凌、反诈等法律知识,也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对警察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崔海霞在普法宣传上不断创新,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每个居民的心田。




好Young“两人”心得

在开展居民区法治宣传工作中,我认为精准普法是关键,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宣传内容,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形式创新是活力,在开展传统的法治宣传活动外,设计更多有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形式。案例结合是重点,从居民区的特点出发,结合真实的调解案例解读法律法规,让居民从身边的案例更加直观地了解法治的力量和作用,营造居民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文中出现的社区居民均为化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