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蔡华丽 通讯员 李谌涵 刘剑锋)“我们将以‘春天’和‘春耕’这两个意象,为我们写作的题材。”近日,在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苏溪村,湖南城市学院学生詹子琪组织了一场乡村诗歌会,诗歌会每两周举行一次,来自湖南城市学院的学生和当地村民一起“碰撞”,围绕农家生活,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反映乡村新风貌的诗歌。

视频来源:湖南城市学院

2021年,湖南城市学院驻村工作队在该村成立农民诗社,组织村民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苏溪村美丽的生活。四年来,学校师生带着村民创作了200多首诗,从春耕到秋收,从茅草危房到砖瓦新宅,村民们用诗歌描绘着他们的幸福生活。在湖南城市学院的助推下,苏溪村获评“湖南省诗词之村”。“组织我们的农民朋友们,从文艺创作的旁观者到主角,来进行文艺创作,围绕的都是苏溪的景、苏溪的人、苏溪的事来创作。”湖南城市学院驻苏溪村工作队队长张文弢说。

“今天我们来为大家分享一首农民伯伯创作的诗歌……”在湖南城市学院校园广播站,陈玮宁正在朗读苏溪村村民写的诗。学校在校报文艺副刊、校广播台、视频号为农民开设“乡村之歌”“乡村之声”“乡村之行”等诗歌创作专栏,让青年大学生与农民诗人一起创作诗词作品,探讨乡土文学。“晨耕暮读,忙完农事,提笔写诗,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在该校的文学课堂上,任课老师邀请苏溪村村民走上讲台,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原创诗歌,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

文艺晚会、春联义写、广场电影、广场舞……近年来,湖南城市学院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在带领村民创作诗歌的同时,定期在村里开展文化活动,修建苏溪文化广场、篮球场、口袋广场等文化设施,将村部办公楼公共区域改造成拥有近4000册藏书的苏溪村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