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之际,扛不住的特朗普率先“眨眼”了,不仅撤回了关税威胁,还公开表示将“大幅下调”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
而随着五架专机相继抵达北京后,中国财长蓝佛安也乘坐包机于4月23日顺利抵达美国华盛顿,受邀参加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与此同时,外企正在用真金白银对中国市场投下了信任票。
那么,特朗普的态度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呢?五架专机抵京、中国财长赴美,又向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呢?
2025年4月的第三周,中美贸易战舞台上演了戏剧性转折,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突然改口,宣布可能"大幅下调"对华关税。
这与他此前宣称的“145%关税将长期维持”的关税威胁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将调整关税的时间表锁定在"未来两到三周内",还特别提及中国可能适用新税率。
此前谁都没想到,这位曾宣称"贸易战容易赢"的美总统,此时却承认当前145%的综合关税水平"非常高"。
在特朗普撤回威胁之际,五架外国专机相继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别搭载肯尼亚总统、阿塞拜疆总统、日本公明党党首、伊朗外长和瑞士外长。
这看似巧合的密集访问,实则是全球南方国家对美国关税霸凌的集体回应。
在肯尼亚总统鲁托访华期间,两国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并签署价值12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肯尼亚是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的主要受益国,但在特朗普政府威胁取消其免税资格后,肯尼亚果断转向中国寻求替代市场。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携带首相石破茂的亲笔信访华,核心诉求是缓解中美贸易战对日本汽车、电子产业的冲击。
尽管日本是美国盟友,但丰田、本田等企业在华投资已占其海外总投资的45%,这种深度绑定迫使日本在关税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
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互动表明,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各国正加速构建多元合作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率团飞抵华盛顿,参加南非轮值主办的G20财长会议。
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中方代表与南非、欧盟、印尼等18个经济体举行双边会谈,却唯独未安排中美财金官员会晤。
这种"非接触式"参会方式,无疑向外界释放出了意味深长的信号。
特朗普政府此前多次放风称“中美已秘密谈判”,试图制造“中国服软”的假象,中方通过“零接触”策略,明确传递出“谈判需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立场。
最关键的是,当特朗普在白宫为关税政策辩护时,跨国企业却用真金白银投票中国。
4月23日,日本SMC集团宣布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海外最大研发中心。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在上海正式启动,这是继特斯拉之后又一外商独资整车项目。
而中国市场之所以如此受外企欢迎,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覆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
以汽车产业为例,上海周边300公里半径内聚集了全国40%的整车产能,这种“一小时供应链”优势让外资企业难以割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中,中国正通过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泛伙伴关系网络”。
当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摇摆时,中国已用行动证明:开放合作才是时代潮流。
五国专机的密集访问、G20会议的多边博弈、外企投资的持续加码,这些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任何试图以单边主义绑架全球化的行径,终将被历史抛弃。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新华社新媒体2025年04月23日关于“新项目不断落地外企用真金白银对中国投下信任票”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中国新闻网2025年04月25日关于“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关税战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好处”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4月23日关于“伊朗外长来华‘通报伊美谈判进展’”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人民政协网2025年04月25日关于“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美发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