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马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以甲马纸为载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泛用于民间祈福、禳灾、祭祀等民俗活动当中。它曾流行于云南各地,其中以大理白族甲马最具特色。

历史渊源

甲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民间信仰活动中,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祭祀之后焚化,这就是“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的甲马。




清代的文献记载了甲马的制作和使用,揭示了其起源于原始精神信仰的历史渊源。汉晋时期,甲马从中原内地传入云南边疆,成为大理白族地区祭祀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要分类

白族甲马纸的内容丰富多彩,数量近千种,每一幅甲马纸都代表着一种信仰、祈求和祝福。

1

白族固有的“图腾”



如“白龙”“财龙”“飞龙”“芭蕉龙”“五方神龙”“青龙神君”“水府龙王”等;


2

白族特有的“本主”



白族先民原始宗教中的自然神“社神”崇拜,如“水草大王”“清宫本主”“洪山本主”“雪山太子”“品殿大王”“本主娘娘”等;


3

白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的各种偶像

和民间信奉的各种神祗



如“家神”“喜神”“木神”“桥神”“路神”“脚力神”“五谷神”等。


甲马制作

大理地区使用“甲马”的民族主要有白、彝、汉等民族,在众多的民族信仰神祇中,白族的甲马最具特色,白族的“本主”、彝族的“土主”与来自汉文化的“甲马”相互吸纳、融为一体,增添了大理甲马的民族宗教色彩。


白族甲马纸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文字和图案用反笔写在木板上

然后进行精工雕刻



最后在刻绘的文字和图案上刷上各种自制的颜料

再将刷好颜料的文字和图案套印在手工制作的手工纸上


整个制作过程中,木板雕刻最为重要,这是一个版画创作的过程,要求有精巧的构思,精心的设计,精湛的刀法。


保护现状

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开展田野调查,整理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建立了白族甲马传习所,采取民俗、旅游与白族甲马相融合等形式,推出一系列的非遗文创产品,推出群众和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有效地推进了白族甲马的推广和传承。


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白族甲马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大地提高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使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推广。

来源:大理非遗

编辑:陈丝华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