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去年11月就任现职之前的一番言论近日又被爆炒。他当时称中国正组建一支高超导弹部队,可以用15枚导弹在20分钟内摧毁10艘美国航母。然而,赫格赛思这句话除了表达了“中国威胁论”外,还证明了他是个货真价实的军盲。



■皮特·赫格塞斯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讲话

一、“高超”武器为何威胁巨大

对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防御而言,所依赖的防空反导核心自然就是——宙斯盾系统。不过因为受地球曲率影响,宙斯盾系统的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对典型弹道导弹和高超类武器的正向迎头探测距离不会超过400km。因此,宙斯盾舰在执行中段拦截的远程发射/交战运作模式下,势必需要在尚未接触目标前,通过数据链接收其他传感器的外部指引信息。



■宙斯盾舰执行反导拦截试验

但美国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能获得外部信息支援的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在韩国、日本、关岛等地部署的萨德TPY-2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对高超声速导弹这类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到700km,难以对射程动辄超过1500km的东风系列高超声速导弹实现大范围跟踪探测。



TPY-2雷达

由于高超声速导弹采用的非传统弹道,基本都在临近空间而非外太空,中段远程拦截弹也须具备一定的气动修型设计才能在大气层边缘进行拦截。美国海军目前装备的标准3拦截弹不具备对非传统弹道武器的抗击能力,海基标准2,标准6系列导弹是纯气动舵面控制,有效拦截高度偏低。这些因素都使美国航母编队对“高超”武器的防御窗口稍纵即逝。



■调试中的标准6防空导弹

二、“高超”武器有何弱点

不过与美国航母编队在防御高超声速武器时的困境一样,高超声速武器要想发挥威力,同样极其依赖于外部——陆、海、空、天基平台的信息支援程度。

首先在广域对海监视方面。各类侦察卫星虽有侦察范围广等优点,但也有容易遭到干扰攻击,过顶时间固定,受到夜晚云层影响较大等缺点;同时,在前出第一岛链后,中国各类海洋侦察卫星部署密度也在持续下降。



■被商业卫星抓拍到的林肯航母

而中国的陆基巨型天波超视距雷达(OTH雷达)阵列,虽然可以在2000km以上距离进行早期预警,为其他平台争取反应时间,并提供粗略方位指引的功能;但受限于中南半岛的地形遮挡,对印度洋(孟加拉湾、缅甸湾)等区域,存在盲区。



■陆基天波超视距雷达探测

在精确查证方面。空基与海基侦察平台,主要由各型战机、无人侦察器以及水面舰艇与潜艇等组成。这些平台生存能力不一,部署较为灵活、查证精度较高,但活动范围有一定限制,且需要抵近侦察,而在此之前仍需要其它大范围查证手段提供粗略目标。



■WZ-8无人侦察机与海上电子侦察船

以上种种,意味着如果要做到对美军航母的实时监测,就意味着要投入巨量的资源,而这也还不一定能收获想要的效果。

三、航母编队远非不堪一击

实际上反航母作战的攻防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优势相互易手的动态过程。除了依赖“距离”实现隐蔽,航母编队本身也没有坐以待毙。尽管目前各类“硬杀伤”的拦截成功率不高,但在“软杀伤”还是卯足了功夫:不久前,美国太空部队就接收了由L3哈里斯公司生产的“梅多兰兹”卫星干扰机;而海军的AN/SQL-32(V)7也在逐渐完成SWIP blkIII升级。这些干扰设备通过对通信、数据链和无人机传输的干扰,在面对ISR(情报,侦察,监视)平台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使反航母作战中的高超声速武器杀伤链每个环节都被拉长。



“梅多兰兹”与AN/SQL-32(V)7干扰机

除此之外,美国航母本身也是一个金刚之身。2005年4月19日,美军把退役的小鹰级航母“美国”号拉到海上进行抗打击试验,足足折腾了25天。这一期间,美军用导弹、鱼雷、舰炮,甚至战机轮番轰炸,老航母愣是不沉。最后,美军只能用高爆炸药给它来了个“内部爆破”,才让“美国”号在5月14日缓缓沉没。“美国”号的案例有力的证明了美国航母的生存能力。所以赫格塞思提到的用15枚高超导弹就能摧毁美军所有航母,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毁伤试验的美国号航母

结语

中国如果要在20分钟内摧毁美国所有航母,就意味着不仅要投入巨量的资源去发展实时监视美国航母全球动向的能力,同时还要制造天文数字般的高超武器来对美军航母发起饱和打击。但是事实上中国并不谋求世界霸权,也就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需求,毕竟还有一个穷兵黩武的苏联珠玉在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