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西安银行(600928.SH)近日披露的一则公告,揭开了其信贷业务的一道“伤疤”。

公告显示,西安银行咸阳分行因8.5亿元贷款违约,将借款人兴平鸿远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平鸿远”)及兴平鸿远股东启迪环境(000826.SZ)、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金沙公司”)一并告上法庭,追讨剩余7.3亿元本金及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借款方兴平鸿远及其担保人启迪环境,早在2023年就被湖南金沙公司追债并起诉。

西安银行表示,已将该笔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并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2024年前三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55.29亿元,同比增长9.69%;归母净利润为19.27亿元,同比增长1.14%。不过,西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滑至186.3%,在A股41家上市银行中排在35位;不良贷款率增至1.64%,不良率从低到高排列排第39位。这家西北“城商行第一股”未来将如何发力?

1

向兴平鸿远发放贷款8.5亿,

预期高收益项目被纳入不良资产

2016年,陕西兴平市生态湿地综合项目配套基础设施PPP项目(以下简称“兴平生态湿地项目”)在一片期待中启动,并挂牌招标。当年12月,A股上市公司启迪环境与湖南金沙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并成立项目公司兴平鸿远。

根据启迪环境的中标公告,兴平生态湿地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2.46亿元,项目经营期为22年,含建设期两年和运营期20年。兴平鸿远在经营期内拥有该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权利。



图源:罐头图库

启迪环境公告中称,兴平生态湿地项目由兴平鸿远具体负责实施,预计该项目公司内部收益率不低于8%。

工商信息显示,兴平鸿远最初注册资本2亿元,启迪环境出资额1.98亿元,持股99%;湖南金沙公司出资200万元,持股1%;2018年增资至4.7亿元,两家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而根据西安银行公告,2018年11月,西安银行咸阳分行与兴平鸿远签订《固定资产及项目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向鸿远公司发放贷款8.8亿元(实际发放贷款8.5亿元),用于兴平生态湿地项目,借款期限至2028年10月20日。

兴平鸿远注册资本仅4.7亿元,西安银行咸阳分行却向其发放8.5亿元贷款,远超其资本实力,原因是什么?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银行有拓展业务、增加贷款规模以获取更多利息收入的动机。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可能对该项目的风险评估过于乐观,认为可以通过项目的收益来保障贷款的偿还。”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孙宇昊补充提到,“该项目有着高额且稳定的收益预期,可能让银行认为贷款风险可控;启迪环境作为A股上市公司,为该笔贷款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降低了银行对兴平鸿远资本实力不足的担忧;此外,从贷款合同安排看,兴平鸿远以其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项目收益权提供质押担保,为贷款增加了保障措施。



图源:罐头图库

如今,因出现合同约定的风险事项西安银行咸阳分行依据《固定资产及项目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宣布该笔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债务人清偿贷款本息,并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西安银行的诉求为,判令兴平鸿远归还剩余借款本金7.3亿元及相应的利息、复息和罚息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并对质押合同项下收益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启迪环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2

追债动作“迟到”两年,

7.3亿贷款回收可能性几何?

值得注意的是,裁判文书网2024年2月29日披露的一则裁定书显示,湖南金沙公司早在2023年就将兴平鸿远、启迪环境一起告上咸阳中院,要求判令兴平鸿远向其支付工程款约6.19亿元及利息,判令启迪环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随后,兴平鸿远不服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陕04民初79号民事裁定,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图源:裁判文书网

兴平鸿远称,案涉《施工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上的印章可能存在虚假,申请鉴定,但一审法院认为无鉴定的必要性,并且认定该补充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兴平鸿远指出,湖南金沙公司系案涉工程的总承包方,案涉补充协议主要内容是关于案涉PPP工程的“甩项结算”,协议落款时间是2021年4月;该补充协议不是兴平鸿远的真实意思表示;申请鉴定事项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的不予委托鉴定事项范围,鉴定结果对本案的相关事实有重大影响,明显具有启动鉴定的必要性。

兴平鸿远认为一审法院依据《施工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的约定管辖确定本案由其审理,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撤销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陕04民初79号民事裁定,驳回湖南金沙公司的起诉



图源:罐头图库

湖南金沙公司则称,湖南金沙公司承包兴平生态湿地项目,并与兴平鸿远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因项目进度滞后、停工等原因,2020年11月5日兴平市交通运输局向上诉人发出通知,要求对兴渭大道及兴平西出口连接线工程的全线绿化、照明、交安工程全部交由市政府出资建设,该部分工程量在PPP项目总投资中予以扣减,并要求兴平鸿远做好配合工作。

2021年4月20日,兴平鸿远与湖南金沙公司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就施工总承包合同内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的工作内容达成一致;同时双方约定若履行补充协议和原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向项目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湖南金沙公司认为,一审法院经核实案涉《施工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是兴平鸿远与湖南金沙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因此一审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一审裁定驳回兴平鸿远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正确,请求予以维持。

最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原判。



图源:罐头图库

贷款方因项目纠纷在2023年就对簿公堂,西安银行为何如今才对外披露风险事项?

孙宇昊分析指出,“湖南金沙公司2023年起诉兴平鸿远、启迪环境追讨工程款后,相关项目纠纷进一步暴露,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滞后、收益未达预期等问题加剧,由此触发了西安银行贷款合同中约定的风险事项,比如兴平鸿远的还款能力明显下降等,银行才依据合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提起诉讼。”

“此前,西安银行可能与兴平鸿远、启迪环境等协商还款事宜,避免诉讼带来的繁琐程序和不良影响,直到协商无果才选择诉讼途径。银行内部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和决策流程较长,从发现风险到确定诉讼策略,需要经过多部门的评估、审核,这也导致诉讼的提起存在一定延迟。”孙宇昊表示。

而从此次涉及的三家公司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风险。天眼查显示,湖南金沙公司涉及司法案件超350起,作为被告涉诉290起,历史被列为被执行人信息122条,当前历史被列为被执行人信息6条,被执行金额204.94万元。



图源:天眼查

而兴平鸿远涉及两笔股权冻结,被执行人均为启迪环境。从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启迪环境继续亏损,预亏24.5亿元至28.8亿元;2021年至2023年,启迪环境分别亏损45.5亿元、7.86亿元、15.72亿元。

此外,启迪环境及其控股子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诉讼、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事项为被告累计未结诉讼、仲裁事项金额合计为 31.4亿元;累计诉讼、仲裁事项金额合计33.3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57.2%

孙宇昊认为,启迪环境财务状况不佳且债务缠身,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能力大打折扣,“不过,西安银行对质押合同项下的项目收益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果项目收益权处置顺利,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贷款损失;并且银行已将该笔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并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在财务上也有一定缓冲。但综合来看,由于上述被告的复杂风险状况,西安银行顺利讨回7.3亿元本金及利息存在较大难度。”

3

不良率升至1.64%,

西北“城商行第一股”有何隐忧?

西安银行的前身,是1997年由西安市原有的41 家城市信用合作社与西安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整合组建为西安市商业银行。历经2010年的更名以及 2019 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功挂牌上市,西北“城商行第一股”。

2024年三季度末,西安银行资产总额4497.4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75.43亿元,增幅4.06%。其中,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200.6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71.47亿元,增幅8.45%;负债总额4170.4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57.67亿元,增幅3.93%,其中存款本金总额3143.71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05.85亿元,增幅7.01% 。

不过,西安银行总资产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厦门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55.29亿元,同比增长9.69%;归母净利润为19.27亿元,同比增长1.14%



图源:罐头图库

2019年-2023年,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62.41%、269.39%、224.21%、201.63%、197.07%;同一时期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8%、1.18%、1.32%、1.25%、1.35%,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8.02亿元、20.32亿元、23.93亿元、23.76亿元、27.32亿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下滑至186.3%,在A股41家上市银行中排在35位;不良贷款率增至1.64%,不良率从低到高排列排第39位。

此外,2024年三季度末,西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6.13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8.81亿元;关注类贷款为110.0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1.31亿元,占比从4.37%增长至5%;同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末的10.73%降至9.98%。

为缓解资本压力,西安银行近期已获批发行40亿元二级资本债,并加速发行同业存单,2025年前四月超330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另一面,西安银行2023年起将分红大幅缩减至2.49亿元,相较2021年8.44亿元、2022年7.3亿元现金分红大幅下滑,董事长梁邦海对此回应称是为进一步加强内源性资本补充储备,确保资本充足水平达标且能更好应对外部风险的非预期波动。

而西安银行近年在治理架构上也面临持续性挑战,尤其核心管理层超期任职已经引发了监管介入。

2024年4月,西安银行收到陕西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廖志生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公告显示,独立董事雎国余、廖志生截至2022年11月已连续任职满6年。

雎国余2023年3月西安银行提交辞职报告,但截至处罚日,西安银行未完成独立董事的补选工作;廖志生连续任职已超6年,仍继续任职并领取津贴,至今未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陕西证监局决定对西安银行及独立董事廖志生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图源:罐头图库

早在2019年,原银保监会在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银行的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做出了要求,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而在西安银行此前的6名副行长中,狄浩、张成喆、黄长松3人任职西安银行副行长的时间都是从2016年8月16日开始,截至2024年6月,任职时长均超过7年;同时,西安银行前董事长郭军、前董秘石小云任职也均超7年。

2024年,西安银行现任行长梁邦海身兼数职,挑起了行长、董事长、董秘、监事长4大核心职务,直到今年1月25日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魏海燕出任新董秘,该行未来的人才梯队建设值得关注。

你认为西安银行向启迪环境追债能讨回多少?对公司有何影响?评论区聊聊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