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好不好?首个发射卫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日前,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之际,滴水湖一号码头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空间热闹非凡。
一场主题为“摘星揽月年轻城,问天逐梦滴水湖”的航空航天文明实践主题嘉年华暨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这里开启。
活动在上海电机学院的学生带来的《飞得更高》歌声中拉开序幕,激昂旋律与主题朗诵《致敬中国航天》交织,瞬间点燃现场 “航天热”。
作为承办方之一,上海电机学院精心策划了贯穿全天的沉浸式体验:航空航天科普展通过图文展板、模型陈列与互动屏显,系统呈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航天文化市集设置“卫星制造工坊”“无人机操控体验区”,学生志愿者现场演示微纳卫星结构原理,指导市民操作小型无人机完成模拟航天任务;航天知识大闯关大赛融合趣味问答与 VR 太空漫游体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互动场景;不少人感慨:“原以为航天是遥不可及的尖端科技,没想到在电机学院师生的讲解中变得如此生动亲切。”
这场全民参与的航天盛宴,正是上海电机学院践行“产教融合、科普先行”理念的缩影。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这样一个应用型本科高校,迈出了探梦航空航天领域的新一步,此时许多人脑子里可能一团懵,上海电机学院何时变得如此酷呢?
作为中国首个发射卫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该校自2024年5月成功将“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 送入太空后,便把“服务国家航空航天产业需求”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在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中双轨发力。
2024年9月成立以来,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依托临港新片区与闵行航天城的区位优势,聚焦飞机、发动机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测试验证、运维服务”领域和商业卫星“设计、制造、总成、应用、服务”领域。
事实上,这样的“航天 + 科普”实践在航空学院早已形成常态化机制。
在今年的4月20日,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的学生走进欧景一社区,以“火箭是怎么上天的”为主题,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科普课。
活动中,课堂中,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着火箭发射的奥秘。
他们通过3D动画演示了火箭分级推进原理,并以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为例,讲述燃料燃烧、推力计算等关键环节。当一枚枚亲手打造的火箭冲向蓝天,科学的种子就已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志愿者通过组织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科普实践,既强化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又以“大手牵小手”形式激活社区科普阵地。正如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齐声喊出的那句“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场科普课堂正点燃新一代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从社区课堂到城市级嘉年华,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正以“小切口”实现“大连接”: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科普内容,拉近公众与航天的距离。
如果各位考生和家长对航空航天领域感兴趣,可以多多了解上海电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