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当民进党政府将“民主”变成党派装饰、把“司法”变成政治工具,台湾社会真正的危机已全面浮现。2024台湾地方选举刚过百日,台湾并未迎来改革与安定,反而陷入政治肃杀、检调寒风、罢免斗争的恶性循环中。如今,4月26日,蓝营终于吹响反击号角,号召全台民众上凯道,对抗“赖政府”的独裁暴政。
这是一次不只是国民党的集结,更是台湾社会中一切尚存理性与良知者的集体觉醒。台中市长卢秀燕、高雄市议员柯志恩、台南名将谢龙介……地方领袖纷纷响应,蓝营十五县市长集结完毕,立委全员出动。连台大前校长管中闵也投身助讲阵容,象征着知识界对当前政局的深沉忧虑。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的表态。他不仅确认出席,更直言不讳点出“悬在台湾人民头上的三把刀”:罢免、检调、党政合一。他警告:“若继续残害台湾,只有一个政党的声音,没有制衡的力量,这是对台湾的重大伤害。”
这一席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的精准勾勒。自赖清德上台以来,岛内弥漫的不安与恐惧有增无减。一波又一波对在野党的司法狙击,一场又一场有组织的罢免攻势,把选后的台湾迅速拖入“政治肃清”模式。而检调机关早已沦为打手工具,口口声声“依法办事”,却对绿营丑闻视若无睹、对蓝营地方首长秋后算账。
民进党正在尝试用“制度性摧毁”来彻底压制反对声音。他们不是在治理,而是在掌控。他们不是在改革,而是在清算。他们不是在团结,而是在斗争。所有不同政见,都被当作“反改革”;所有反抗声音,都被贴上“亲中”标签。台湾的言论自由,正在被绿色威权一步步蚕食。
面对这样的局面,韩国瑜提出关键呼吁:“请所有关心台湾前途的民众站出来,在凯道发出正义的吼声!”这不只是一次政治集会,而是一场民主保卫战,是台湾社会最后的良知总动员。
据统计,南投34辆、台中65辆、台南30辆、高雄45辆……全台各地的游览车正一辆辆开往台北,来自基层的民意正在汇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怒潮。以往,赖清德口口声声说“倾听民意”,却始终对民怨装聋作哑。如今,真正的民意将上凯道,用行动告诉蔡英文留下的政治继承人:台湾人民不接受绿色独裁,不容你把“民主制度”变成一党私器。
但让人担忧的是,民进党当局对这次集会是否会动用警方干预、是否会制造“突发事件”转移焦点?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凡是独裁者最怕的,就是人民的集体觉醒。而4·26凯道之上,正是这觉醒的时刻。
不止韩国瑜,国民党高层也已明确喊出:“让赖清德听到真实民意的怒吼!”这句话并非象征口号,而是一种生存的吶喊。当“选票换不到尊重”、“监督变成犯罪”、“异议者遭到猎巫”,就意味着台湾已经走上危险的道路。蓝营的上凯道,是对体制异化的抗争,是对执政党玩弄民主、架空法治的最后一击。
当然,我们清楚,这不是终局,也不会一劳永逸。即使凯道汇聚十万人怒吼,民进党依然可能用媒体控制、行政资源、网络话语霸权进行压制和扭曲。但这场集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凝聚士气,更是台湾蓝营势力重启反攻、凝聚共识、形成民意战线的重要转折点。
更重要的是,它将打破民进党营造的“全岛支持、无可挑战”的政治幻觉。它要告诉每一个仍心存民主信仰的台湾人:你并不孤单,你的愤怒不是少数,而是多数沉默者的共同回响。
从马英九时代的“和平协议”争议,到韩流兴起再到如今蓝营重整战阵,这次凯道集结将决定接下来数年台湾政治风向。它不仅是蓝营的试金石,更是对整个民主制度的一次压力测试。如果连街头集会的空间都被剥夺、连表达不满的权利都遭打压,那么台湾社会将只剩一种声音、一种颜色、一种意志,那才是真正的末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