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这次真是把五角大楼的脸都丢尽了。原本是要接替卡尔文森号填补西太“航母空白期”,结果刚从关岛出发就碰上山东舰带着8艘军舰的大编队。双方隔着1000公里,尼米兹号居然直接拐进莱特湾,把原定北上琉球的计划抛到九霄云外。美媒USNI新闻网报道,五角大楼气得跳脚,甚至有官员质疑指挥官是不是跟前任一样“吓破了胆”。
这事儿要从双方的编队配置说起。尼米兹号身边就两艘伯克级驱逐舰,而山东舰这边可是6艘驱护舰加2艘支援舰,055大驱和052D驱逐舰扎堆,还有815A电子侦察船盯着。分析人士说得直白:兵力差距摆在这儿,美军指挥官心里发虚也正常。更要命的是山东舰的位置——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这可是美军从第二岛链驰援台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核心地带。山东舰三天两头来这儿演训,摆明了要掐住美军的喉咙。
再看看技术层面的碾压。尼米兹号的防御圈半径也就600公里,刚好是F/A-18和F-35C舰载机的作战范围。但055大驱亮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后,游戏规则彻底变了。这玩意儿射程直接怼到1000公里,末端速度10马赫,美军现有的防御系统根本拦不住。更让五角大楼头疼的是,连052D改进型都可能装备这玩意儿,山东舰编队的打击范围直接覆盖整个西太。
五角大楼的愤怒不难理解。卡尔文森号被调去中东救火,西太防务本就捉襟见肘,尼米兹号这一躲,相当于把战略要地拱手相让。尤其是特朗普正在搞“极限施压”,这种临阵退缩的行为简直是打白宫的脸。有消息人士透露,军方高层已经在讨论是否要追究指挥官责任,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政治后果可比战术失误严重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尼米兹号的选择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这艘老航母服役快50年了,舰体老化、故障频发,去年还因为撞船换了舰长。在山东舰的“导弹雨”威胁下,指挥官选择避其锋芒也算务实。但问题在于,这种避战策略暴露了美军在西太的战略困境:航母数量不足、装备老化、兵力部署捉襟见肘。当山东舰带着鹰击-21在关键海域游弋时,美军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绝对优势。
这场对峙背后,是中美海军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航母编队从近海走向深蓝,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即将服役的“福建舰”,逐步构建起覆盖西太的打击体系。而美军呢?11艘航母看似庞大,真正能随时出动的没几艘,尼米兹号这种老舰还得硬着头皮顶在一线。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反而加速了这种失衡——为了应付中东和欧洲的麻烦,美军不得不从西太抽走兵力,给了中国海军更多活动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尼米兹号的“逃跑”会成为常态吗?如果美军连在西太正常巡航都要担惊受怕,所谓的“自由航行”不过是纸老虎。而对中国来说,这次对峙证明了“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有效性,也为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积累了实战经验。当鹰击-21的射程超过美军舰载机作战半径,当山东舰编队常态化出现在关键海域,西太的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五角大楼的愤怒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尼米兹号的指挥官或许该庆幸自己只是被质疑“丧失信心”,要是真撞上山东舰的导弹,那可就不是撤职这么简单了。这场海上博弈远未结束,接下来就看美军是继续“战略性避让”,还是硬着头皮找回场子。但有一点很清楚:中国海军已经不是当年在台海危机中只能用渔船对峙的力量了,现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让任何对手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