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一任期差点拿到诺贝尔和平奖,这一任期又志在把自己刻在总统山。所图甚大,不可仅仅分析他当总统捞钱的商人动机。

其关税政策表面上看是“胡搅蛮缠”,实则是基于“海湖庄园协议”的战略布局,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构全球经济贸易新秩序。
1. 特朗普本届任期执政目标
特朗普的执政目标具有鲜明的“交易艺术”特征,其核心逻辑围绕“美国优先”与“极限施压”展开。



在经济层面,试图通过“海湖庄园协议”构建新的全球货币与贸易体系,将美国的金融霸权与地缘政治捆绑,要求盟友为“安全保护伞”支付费用。在具体实施路径上,特朗普将目光投向全球资源控制:

乌克兰矿产协议虽因泽连斯基要求安全保障而波折不断,但已暴露其对稀土、石油等战略资源的觊觎;
巴拿马运河升级计划引发当地强烈抗议,被指侵蚀主权;
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圈的资源开发则直指地缘战略要地。

这些项目不仅是经济布局,更是其“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叙事的政治筹码。



然而,这一战略存在内在矛盾。美国国会冻结债务上限至6月,联邦政府无法增发国债,只能通过关税、查税、补缴税等手段拓展资金来源,为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注入启动资金。但关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供应链紊乱,反而削弱了制造业回流的基础。
2. 股债汇三杀下的困境
特朗普以关税为操作工具迫使各国接受美元贬值、美债利率走低的安排,从而为美国制造业回流创造条件。



但,现实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引发半个世纪以来罕见的市场震荡。4月2日“对等关税”宣布后,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暴跌超3.98%,纳斯达克指数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美元指数跌至去年1月以来新低。

这种“股债汇三杀”的本质,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崩塌——美债不再是“安全避风港”,资金加速逃离。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美股与美债通过衍生品深度绑定,形成“资金池系统”,若贸然降息可能触发“股债双杀”。鲍威尔维持高利率的决策,本质是在抑制通胀与维系市场稳定间走钢丝。但特朗普的“休克疗法”与鲍威尔的渐进式策略形成对立,这种政策割裂使得美国经济陷入“治通胀则伤增长,保增长则通胀反弹”的两难。


2024年6月以来,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已经演变为同步性。

3. 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方向
面对民调支持率低迷与市场压力,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可能呈现“软硬兼施”的特点。

一方面,他可能延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先高调宣布加征关税,迫使各国抢出口以收割短期关税收入,随后通过豁免关键行业(如汽车、电子)缓解企业压力,既维持强硬形象又避免供应链崩盘。

另一方面,他可能将关税战与地缘政治交易挂钩,例如以乌克兰矿产协议为筹码换取欧洲在对俄政策上的配合,或通过“海湖庄园协议”要求日本、韩国增加军费分担。
在中美关系上,特朗普的策略将更趋务实。尽管他宣称要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25%,实际操作中可能寻求“台阶下”:若中国同意部分税收让步,美方可能暂停部分关税。
长期来看,特朗普的终极目标是将关税战转化为国内政治资本。他试图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基建项目(如墨西哥湾石油勘探),创造就业并巩固选民支持。但这一计划依赖全球资源控制权,而乌克兰、巴拿马等地的抵制表明,其“资源掠夺”模式正遭遇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若无法在中期选举前展现经济成效,特朗普可能被迫调整策略,从“极限施压”转向“阶段性妥协”,但这将损害其“政治强人”形象,加剧共和党内部分裂。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是一场豪赌:以短期市场动荡换取长期战略利益。然而,其政策缺乏连贯性与可行性,反而暴露了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全球治理的困境。

若继续沉溺于零和博弈,等待他的或许不是总统山的雕像,而是历史的审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