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雪山下,27名游客的血迹尚未干涸,印度又发出断水令,让整个南亚大陆弥漫了硝烟味。4月23日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新德里突然宣布暂停执行维系两国63年和平的《印度河水域条约》,让巴基斯坦2.5亿人的生存命脉正悬于一线。
印度河水系,堪称巴基斯坦的生命脉络。因为巴基斯坦是全球最依赖单一河流系统的国家之一,全国约75%的耕地依赖印度河及其支流灌溉。印度河并非一条孤独的河流,而是一个由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六条主要支流组成的庞大水系网络,它们像血管一样贯穿巴基斯坦全境,滋养着这片干旱的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此次行动恰逢其国内大选季。莫迪政府近期在北方邦等农业大省的支持率波动,强硬外交政策成为转移视线的利器。但将水资源武器化的危险在于,当民生问题与国家安全绑定,妥协空间就会被急剧压缩。
巴基斯坦有2亿多人靠杰这6条河流的河水为生,但印度把水闸的阀门就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可以随时拿来威胁巴基斯坦。拉维河在历史上多次因印度截流导致巴基斯坦农田干旱;萨特莱杰河的上游在印度境内,下游流入巴基斯坦,是《印度河水域条约》的关键争议点之一。
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水域条约》曾被印在两国小学生的课本里,作为和平共处的典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印度早就在条约里挖坑了,条约并没有注明印度不得以控制河流上游为由威胁巴基斯坦人民的用水安全。2019年印控克什米尔地位变更后,印度就曾威胁动用这一"水炸弹",如今印度又故技重施,要将威胁付诸实践。
国际危机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南亚地区近三年新建的47座水坝中,有32座位于争议流域。尤其是印度控制的杰赫勒姆、奇纳布、拉维河等上游多条支流,印度通过修建水坝、改道或截流来影响下游流量,已经成为悬在巴基斯坦头上的一把剑。
没有印度河的水,巴基斯坦很多地方就会变成干涸坚固的旱地。其中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是全国粮仓,小麦和水稻产量占全国80%,完全依赖杰赫勒姆、奇纳布和拉维河的水源。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是棉花和芒果主产区,如果印度河下游水量减少,将直接导致农业崩溃。
水危机已不仅是资源问题,而是生存问题。2025年,巴基斯坦正经历30年来最严重干旱,印度河流量已减少15%。如果印度彻底切断部分支流,就会导致巴基斯坦的粮食危机,小麦和稻米就会减产30%以上,引发全国性饥荒。同时导致巴基斯坦的经济崩溃,因为农业占巴基斯坦GDP的24%,水危机将直接导致失业潮和社会动荡。此外,还会引发生态灾难,如果巴基斯坦信德省南部的淡水不足,海水就会倒灌,摧坏红树林和渔业。
尤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报告指出,巴基斯坦小麦库存仅能维持2.7个月,如果灌溉系统瘫痪,粮食危机将先于军事冲突爆发。所以巴基斯坦警告,印度断流,巴基斯坦就要对印度发动战争。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水资源已从生存必需品升级为战略武器。印度现在要断流,要威胁巴基斯坦人民,怎么办?我认为,世界银行可以启动紧急仲裁。因为在1956年,印巴两国工程师和世界银行组织曾经联合考察过印度河,之后在签订条约的时候,世界银行主动成为条约的担保方。其次一点,可借鉴约旦河沿岸国家的实时数据共享机制,将水资源与恐怖主义议题脱钩处理。另外,我们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跨境水管理项目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关键是印巴两国能不能坐下来冷静处理这个水纠纷,再说直白一点,印度不能心怀鬼胎,不能动辄就以武力相威胁或以水资源相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