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据美联社4月24日报道,也门胡塞武装在不到六周的时间里,接连击落7架美军“死神”MQ-9无人机,造成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这不仅是美军在红海及中东多线行动中的重大挫败,更是对五角大楼所谓“技术主导战争”“无人化制胜”的战略神话一次沉重打击。
曾经被吹嘘为“战场之眼”“空中死神”的MQ-9,如今沦为胡塞组织的“空中靶机”。过去它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上空如入无人之境,如今却在也门的天空下频频坠毁,溅起的不只是碎片和沙尘,更是美军全球威慑形象的碎裂声。
美国人恐怕没有想到,自己最先进的无人战机,竟然会败在胡塞武装这种“非国家行为体”手里。这不是一次意外,而是连续的击杀,是系统性猎杀。过去美军视胡塞如“小杂兵”,如今却被其一口口啃掉了空中优势。
胡塞组织到底用了什么武器?公开信息尚未完整披露,但从连续精准击落的事实来看,他们显然获得了技术支持和实战经验的双重飞跃。美方内部也承认,胡塞“打击无人机的能力显著提升”,这句官话的背后,其实是军方焦虑与耻辱的代名词。
这就引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谁在为胡塞提供反无人机技术?是伊朗吗?是俄罗斯吗?还是在美式制裁体系下悄然壮大的区域科技网络?答案或许不会公开,但影响已然发生,中东战场上,美军不再拥有碾压性的技术优势,连“制空权”都要重新定义。
关键的是,被击落的不是普通无人机,而是MQ-9“死神”。全球现役最贵、战术最复杂的无人战机之一。每架造价约3000万美元,装备高精度光电雷达系统、地狱火导弹,是美国“反恐战争”的王牌武器。但现在,它沦为了沙漠里的废铁堆。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有的“死神”是在水域执行任务时被击落,有的是在内陆上空“失联”。问题来了:美军为何频繁派出MQ-9进入胡塞控制区上空?目标是否仅为侦察,还是包含定点清除与暗杀?如果是后者,那美军自己显然更像是区域局势的不稳定源。
而胡塞为何敢于连杀“死神”?其胆量,源自实力,其底气,来自战略选择。胡塞武装长期承受美沙联军空袭打击,如今选择以实际行动“反制”,既是军事回击,也是政治宣示。美国若继续将也门视为随意介入的“次级战场”,未来或许不止MQ-9,更多无人平台都将面临坠毁命运。
这场“无人机猎杀战”背后,也反映了全球军事对抗格局的重大变化。曾几何时,美国主导的空天技术体系占据绝对上风,无人机就是现代战争的终极象征。然而如今,低成本反无人机武器、战术布控、电子干扰、简易导弹正逐渐让这种技术垄断失效。
换句话说,战争的天平正在倾斜。中小型武装团体也具备了“咬下空中利爪”的能力,这对依赖无人机维稳、维霸、维战的美军体系来说,是致命威胁。空中压制失灵,情报链断裂,精准打击失效,后果不言而喻。
而这些坠毁的数据不只是账面损失,更是美军心理优势的溃散。两亿美元损失,在庞大军费中或许不值一提,但象征意义难以估量。死神不再高悬,它掉下来了,带着美军神话的破碎与帝国梦的回音。
美国军方一方面悄悄承认“问题严重”,一方面依旧高调宣传其在红海的“自由航行”与“地区稳定”行动。但讽刺的是,那些派去稳定局势的武器,正一架架被胡塞打成不稳定的象征。美军想要靠无人机镇住中东,但现在的中东,已不再买账。
问题在于,白宫敢不敢公开承认这场失控?还是一如既往地粉饰为“战术风险”“预期之中”?面对胡塞的“连续得手”,五角大楼还能强撑几次?当无人机落地,神话也就落地了。而这,或许只是更大区域性抗美趋势的序幕。谁还在信美军“技术无敌”?谁还在吹嘘“死神统治”?事实证明,再先进的武器,一旦失去战略优势与道义合法性,也不过是被猎杀的猎物。
美军的“死神”失灵了,连带着整个“无人霸权”的神话,也正被现实击落。在这个多极对抗、战争技术快速扩散的时代,任何盲信垄断武器优势的战略,注定要坠毁在它想要征服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