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先说几句题外话。
第一,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终于还是被“青瓦台魔咒”缠上了。
4月24日,韩国全州地方检察厅以涉嫌违反《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对文在寅提起“不捕直诉”。检方指控称,文在寅涉嫌与其女文多惠和前女婿徐某合谋,拜托前议员、易斯达航空创始人李相稷实际持有的泰国易斯达航空公司违规聘用徐某;徐某在任职期间获得1.5亿韩元薪酬及6500万韩元住宿补贴,总计约2.2亿韩元。检方认为,文在寅在徐某被聘用后暂停对文多惠夫妇经济支持一事,可视为徐某就业给文在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检方表示,此案核心在于,总统行使权限通过相关企业为其女儿夫妇提供特惠;其中包括当时民政秘书室、总统警卫处等青瓦台相关部门对文多惠夫妇旅居泰国提供的各种帮助。我查了一下韩国《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的相关条款,一旦文在寅被定罪,刑期将超过十年。
第二,美国对朝鲜“拥核”现实的承认再进一步。
继特朗普多次使用Nuclear Power(有核国家)指称朝鲜之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当地时间4月22日在接受采访时,使用了nuclear-armed North Korea(核武装的朝鲜)的表述。这比特朗普的说法更进一步,表述得更为直接。总统和国务卿都这么说,似乎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对朝核问题的认知出现了重大转变,与朝鲜近期改变朝美谈判核心议题的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动。特朗普和卢比奥的这种说法,是否会最终成为其对朝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否会成为未来朝美谈判核心议题调整的基础,需要密切加以关注。
言归正传,与美国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有关。
4月18日,两架美军B1-B战略轰炸机及其附属配套部队部署到日本青森县的三泽基地,这是一支“特遣队”,代号为“BTF 25-2”(Bomber Task Force 25-2”)。综合美国军方的消息来看,此次B1-B进驻日本,任务是“在联合及同盟演习中提供训练与协同行动机会以及强化同盟伙伴之间的互操作性”,目的则是“展现美国对安全威胁的威慑与维护地区稳定的坚定承诺”。
美国印太司令部官网发布的B1-B从美军基地起飞照片
日本媒体发布的B1-B抵达三泽基地照片,显示为两架
B1-B到日本、到半岛不乏先例,但绝大多数行动都是在天上飞来飞去,落地并驻扎于此则比较罕见。美国军方虽然没有给出此次行动的时间表,但明确表示这是“临时性威慑部署”。但朝鲜不这么看。
4月25日,朝鲜人民革命军建立93周年纪念日当天,朝中社发表“朝中社评论”,题为《“死亡天鹅”对地区安全的“献身”意味着什么》。这里的“死亡天鹅”指的是B1-B、B-52、B-2这一系列携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美军战略轰炸机。
4·25,被朝鲜称为“宣告靠枪杆子威力前进的朝鲜革命史开启日”。在这样一个军事意味浓厚的日子里,以“朝中社评论”形式评述美国B1-B进驻日本一事,大致显示了朝鲜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亦即“最强硬应对美国战略”。
此次“朝中社评论”表达的观点与美国军方的定性尖锐对立,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部署性质上,美方称为“临时性威慑部署”;朝方则认定为“战略资产在亚太纵深的长期驻扎与永久固化”。
其二,在行动目的上,美方称为“联演的训练与协同”、“强化同盟伙伴间的互操作性”;朝方则认定为“施压地区国家并扩大军事干预范围”、“在亚太实现政治军事霸权”及“主导排他性军事集团运作”。
像以往一样,仍然是公说婆说各有理、鸡同鸭讲拎不清。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Nuclear Power论和卢比奥nuclear-armed North Korea论的背景下,4.25朝中社评论虽然在举例时将今年B1-B三次飞抵半岛视为“更危险的半岛冲突临界点”,但将B1-B此次在日本部署的威胁范围扩展到“地区国家”,称美国此次行动“将针对地区国家的对抗烈度推至史无前例的高度”,“必将遭到地区国家人民的正当反击”。也就是说,朝鲜并不认为B1-B此次部署到日本是单单针对朝鲜,而是将其针对性、威慑性推至更广泛的“地区国家”范围。这个范围,只要按B1-B满弹满油的飞行半径画个圈儿,就一目了然了。
而朝鲜以“朝中社评论”的方式对此事表达立场,大致表明朝鲜甚至不认为B1-B此次部署日本跟自己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地区国家”有关。4.25朝中社评论虽然明着谴责批评美国,但这种曲里拐弯儿的朝鲜式表达,不仅朝鲜自己懂,美国大致也懂。
顺便提一句,对于金正恩心腹亲信赵甬元、李日焕目前处境一事的分析,在下代表我们公众号团队的观点,@马森先生4月24日的文章则为“投稿”性质,表达的则是@马森先生的个人看法,与IN朝鲜的立场无关。我们之所以将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连续发出,并非两头儿押宝,而是在于体现IN朝鲜一贯的兼容并包,是之谓“争鸣”。不会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等结果出来之后删除其中的某一篇,那种下三滥的事情我们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