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喀纳斯,积雪初融,小草夹杂着泥土气息漫过山坳,大地铺上浅浅的绿。4月22日清晨,邮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与溪流声一同唤醒了沉睡的群山。49岁的哈萨克族乡村邮递员木哈买提别克·木哈买提哈力双手紧握方向盘,行驶在前往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以下简称禾木乡)的盘山公路上……
17载风雨无阻,他一人一车穿行在这条蜿蜒邮路上,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是怎样的执着与坚守,让他将岁月化作一条永不停歇的绿色邮路?
邮路连着山里山外
阿尔泰山脉深处,处于边境线上的禾木乡被巍峨山峰与幽深峡谷环绕。这里一年有六七个月银装素裹。过去,受高海拔与复杂地形制约,交通和通讯不便。
木哈买提别克在邮政系统已经工作了27年,17年前,开始从事乡村邮递员的工作。他负责的邮路是从布尔津县城经禾木乡禾木村至贾登峪、哈纳斯村,往返里程448公里,来回需要走1天。这一路,他要翻高山、下河谷……
作为一名信使,邮递员们背负的不仅是邮包,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在亘古不变的山河与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间奔走,用脚步丈量距离,以执着传递温暖,成为山里与山外互通的纽带和桥梁。
木哈买提别克从父亲手中接班时,刚20岁出头。父亲曾经在邮电岗位上干了十多年。
1998年,父亲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他时,提出了四条忠告:一是不能丢失邮件;二是不准打湿邮件;三是不准冒领贪污汇款、不准私拆信件;四是必须准班准点。
“这四条‘忠告’儿子不仅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我希望的还好。他没有让我失望,更没有让党和政府及乡亲们失望!”2024年,当木哈买提别克获得阿勒泰地区劳动模范称号时,94岁的父亲抚摸着奖章说。
大雪封山、雪崩、极寒天气车辆熄火……在这条邮路上,木哈买提别克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2022年3月的一个清晨,木哈买提别克驾驶的邮车前往禾木村,刚进入一个S形弯道,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巨大的雪崩突然袭来,将前面的道路完全堵死。
他猛踩油门,车身在冰面打滑横移,车尾擦过第一波雪浪。他迅速掉头,往回开了两公里,后方山体又发生雪崩,滚落的积雪带下了山上的树木和石头。
困在两处雪崩之间的木哈买提别克,找到手机信号,向养路段报告了情况。两个小时后,救援人员挖开了他身后的雪墙,将他从险境中解救出来。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邮路上并非孤例。
通往禾木乡的邮路上有一个大风口。有一年冬天,木哈买提别克完成投递后返程,刚驶入风口就遭遇暴风雪。狂风裹着雪粒将天地搅成混沌一片,邮车在颠簸中突然熄了火。他检查发现,35号柴油竟在刺骨严寒中冻住了。
暮色四合,木哈买提别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走下路基。凭借多年经验,他在附近找到了一户牧民家。他向主人要了两壶滚烫的开水,又摸黑返回被困的邮车,用热水反复浇淋油管,直到车子打着。他再次握紧方向盘,向着前方继续出发。
木哈买提别克与邮政的缘分,早在儿时就已种下。8岁时,随家人从牧区搬到冲乎尔镇,镇邮电所悬挂的“人民邮电为人民”几个大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4年,他在部队入党时,用哈萨克语写下:“共产党员,就是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邮车的车轮丈量着岁月,邮包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望。木哈买提别克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新时代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邮包装着人间冷暖
木哈买提别克的家乡冲乎尔镇位于布尔津县西北部。这里群山环抱,目之所及,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
每当雨后的清晨,群山就会被云雾笼罩,远远望去,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木哈买提别克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冲乎尔镇,一个在单位,一个在路上。”
2008年底,在布尔津县城当投递员的木哈买提别克,因一次工作对调机会重返家乡冲乎尔镇,成为镇上唯一的邮递员,负责往返冲乎尔镇与禾木乡禾木村、哈纳斯村的投递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禾木乡曾有骑马送信的邮路。在2000年中断后,村民寄取邮件只能托人捎带。直到木哈买提别克接手,这条邮路才重新畅通。
禾木村村民哈什至今记得2008年邮车驶入村口时的情形。当身穿绿色邮递员服的木哈买提别克从后备厢抱出一个邮袋时,村里的村民都围了上来。“你是邮递员吗?”“你以后还来吗?”当听到肯定的答案时,村民们一遍遍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
从此,木哈买提别克不仅是邮递员,还是采购员。从县城给山上的老百姓代买各种生活物资,再从山上把大家带给亲人朋友的土特产捎回县城。
为了方便村民取货,他在手机里建了四五个群,每个群里都有500个人,快到村口时,他就在微信里“喊话”。“我快到禾木村了,大家快来拿东西。”
“别克来了!”禾木村口的吆喝声总是比邮车喇叭声先到。村民们围上来时,木哈买提别克变戏法似的从绿色邮包里掏出降压药、洗发水,还有孩子们踮脚张望的彩色铅笔。
有的村民没看到信息,木哈买提别克就送货上门。
这些年,村里设置了专门的邮政投放点,有专人负责,木哈买提别克不用在村口约村民了。可他依然喜欢卸下邮件,和路边的村民聊聊天。
“好着呢?最近货多不多?”“明天车上有没有位置,带我去趟县城吧”……虽是简单的交谈,可聊聊天,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每年七月至八月,阿勒泰的牧区迎来最牵动人心的时刻——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投递季。对在草原长大的孩子而言,这份通知书是走出大山、拥抱世界的通行证。
“每次送录取通知书,都是最让我兴奋的事!”木哈买提别克眼中闪烁着光芒。为了孩子们的期待,他骑着马在山间疾驰。两三个小时的路程,人和马都累得大汗淋漓,看到孩子们接过通知书时绽放的笑容,所有疲惫都化作欣慰。
大山深处的牧区,人们的情谊简单又朴实。来来往往中,木哈买提别克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往返邮路途中,木哈买提别克喜欢静静地开车,欣赏沿途风景。“喀纳斯的春天从路边的小黄花开始,雪一融化这种花第一个长出来。5月野牡丹就开了,6月是喀纳斯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花朵。7月山顶的雪就看不到了,8月20日山顶又开始下雪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他记得清清楚楚。
我们问,这些年感到孤独和寂寞吗?
他说,路上有看不够的美景,路那边有他很多亲人。这么多年了,村民们都把他当亲人一样。
邮件记录时代变迁
4月22日一早出发,木哈买提别克到达禾木乡邮政所已是12时,32岁的禾木乡邮政所营业员叶尔沙提·阿尔别克麻利地爬到邮车上开始卸货。
“货太多了!现在淡季每天有五六百件货,多的时候有一千件。‘五一’后开始迎来旺季,最忙的时候,我们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叶尔沙提擦了擦脸上的汗说。
家住布尔津县冲乎尔镇的叶尔沙提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2023年11月,他和妻子两人来到禾木乡站点工作。
闲暇之余,木哈买提别克总会和叶尔沙提聊几句,临走时,也不忘拍拍他的肩膀,重复着一句“小伙子,坚持住,好好干!”
在他身上,木哈买提别克恍如看见17年前的自己。
2008年,他刚接手邮路时,一周仅十几个邮件,他开着小轿车每周送件一两趟。随着网购兴起,2012年后他每周三次驾车往返于禾木乡与冲乎尔镇之间,白天投递、夜间返程分拣,邮件装卸、短信通知、车辆检修全由他一人承担,忙不过来就喊家人帮忙。
2018年,木哈买提别克所在的邮政部门开始承接民营快递业务,他要同时负责邮政邮件和7家民营快递货物的投递,邮件量猛增长到日均2000多件。
每日晨光微露中,木哈买提别克手机屏幕就一次次亮起:“衣服到布尔津中转站了吧?”“药盒别压在最底下啊!”牧民的嘱托追着邮车翻越雪山。而这位乡村邮递员把这些嘱托牢牢记在脑子里——“腿脚不便的尔列提汗·阿依提汗大姐,买的风湿类药物要送进毡房”“冲乎尔镇阿克阿依日克村肯杰大哥家转场的位置在禾木村夏牧场附近”……
在这17年里,木哈买提别克不仅见证了邮件数量的变化,还见证了邮件种类的丰富。曾经,邮件大多是文件、信件和党报党刊,如今,彩电、洗衣机、米面粮油、直播器材、装修材料等都通过他的邮车送往禾木乡的千家万户。而他驾驶的邮车也越来越大,从轿车、皮卡车、面包车到厢式货车。
2022年起,前往禾木乡的邮路增至每周6班。从那时起,木哈买提别克的工作线路有了调整,他要从距离冲乎尔镇70公里的县城揽投部出发,装上邮件前往禾木村、哈纳斯村、贾登峪。一年中,他有近300天行走在邮路上。
“邮”行十七载,木哈买提别克连续多年获得阿勒泰地区邮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阿勒泰地区邮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新疆邮政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每逢轮休前夜,木哈买提别克总会接到小女儿的视频电话。稚嫩的声音从屏幕传来:“爸爸,明天回来能给我带好吃的和绘本吗?”妻子乃孜古丽在厨房忙碌着,精心准备着第二天的饭菜。
4月22日傍晚,完成哈纳斯村最后一单投递后,暮色已悄然漫过雪山。邮车再次启动,仪表盘灯光映着木哈买提别克古铜色的脸庞。雪山的影子渐渐与夜色融为一体,唯有车灯刺破黑暗,像一颗闪亮的星。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