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夜,孝感城区航空路与学院路交汇处,新落成的航空路大天桥在暖黄色灯带的勾勒下,如同一道横跨夜空的“X”形纽带。这座承载着市民期盼的天桥,在试通行首日便吸引了周边师生、居民驻足打卡。桥下,车流如织;桥上,笑语盈盈。一个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推动孝感市城市建设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的具体行动在这里悄然展开。
01
校地共建
高校和地方“双向奔赴”
航空路大天桥的诞生,始于湖北工程学院师生与周边居民的迫切需求。作为连接湖北工程学院主校区、新技术学院及师生宿舍的核心通道,该路口日均车流量超万人次,人车混行隐患突出。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按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住新局正式启动航空路大天桥项目建设工作。2024年8月,市资建局首次公示天桥规划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学院师生通过座谈会、线上平台提出20余条优化建议,最终形成东侧坡度1:10、西侧坡度1:12这一“适老”方案,梯道净宽亦根据人流量差异细化设计。湖北工程学院团委还发起“天桥景观设计大赛”,征集到百余份创意方案,这些来自于大学生们的“金点子”、“好创意”,最后都融入桥体照明与绿化建设中。
02
支点引领
齐心协力“敢快干”
在项目建设中,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2025年深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是市委、市政府交给住新局的光荣任务,城市建设者们正在用行动书写着这一答卷。2024年12月,项目正式进场施工,25年1月,启动钢箱梁吊装,25年2月桥梁主体完工,25年3月项目进入桥体路面铺装、景观优化。“从桥梁基础施工、钢箱梁吊装方案到铺装选材,这座桥是大家‘吵’出来的共识”项目负责人感慨道。不到半年的时间在人流量密集的高校周边采用非封闭式施工,对于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项目涉及2公里10千伏管线电力迁改工程,既不能耽误工期,又要保障居民用电,更要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市住新局主动担当,组织专班联合属地、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敢快干”,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及项目应急管理方案,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达效。
03
民生提质
激活城市“微循环”
试通行当晚,湖北工程学院学生小李用手机拍下天桥全景:“以前过马路要小跑,现在站在桥上还能欣赏夜景!”夜幕渐深,天桥上的市民仍未散去。施工团队正调试最后一批引导灯带。据不完全统计,天桥通行后,该路口行人等待时间至少缩短50%-60%,非机动车道拥堵率明显下降。正如附近居民所言:“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民心工程”。项目通过“硬件提质+文化赋能”,将功能性设施升华为城市文化地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座天桥不仅联通了道路,“X”形布局呼应“孝”文化,更串联起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智慧。
PRODUCED掌上孝感
✍️ 编辑︱扬大
来源︱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