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澳警方联手出击,成功捣毁一个跨境电信诈骗集团,首次发现电诈分子利用网约车进行赃款转移的犯罪新手段。与此同时,香港警方亦展开大规模反诈行动,端掉位于荃湾工业大厦内的“小KK园”诈骗窝点,三地警方雷霆出击,有力打击了诈骗犯罪的嚣张气焰。



据澳门司法警察局披露,近期本澳发生多起针对长者的“猜猜我是谁”电话骗局,累计26名事主上当受骗,损失金额超过111万澳门元。经过警方缜密侦查,珠澳警方锁定一个跨境电诈集团,并于本月22日清晨展开联合收网行动。



行动中,澳门司警在多区及机场入境大堂共拘捕13名嫌疑人,包括9名本地居民、2名内地人士及2名越南籍外雇,年龄跨度24至61岁。其中,部分嫌疑人系电话店负责人及员工,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偷拍顾客证件,为内地诈骗集团办理预付卡,供其拨打诈骗电话;另有嫌疑人通过本地支付平台账户收取赃款。警方还搜获140张预付卡、4万元人民币、1万港元、1万澳门元、3部电脑及24部手机。珠海警方则在此前已刑拘5人,并查扣12台涉案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该犯罪集团首次被揭露利用内地网约车进行赃款转移。据调查,诈骗分子向受害人谎称不便收款,要求其将现金装入饼干盒或香烟盒,通过网约车送至珠海指定地点,再由司机前往偏僻处交接。此外,部分赃款经本地支付平台收取后,被兑换成人民币或购买黄金,再转运至内地犯罪集团。目前,涉案13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而于此同时,香港警方于4月7日至17日展开代号为“谋攻”的全港性反诈执法行动,历时11天,共拘捕503人,涉及404宗诈骗及科技罪案,涉案金额高达15.6亿元。行动中,警方成功捣毁位于荃湾工业大厦内的“小KK园”诈骗中心,拘捕11名嫌疑人,部分成员具有黑社会背景。



经调查,该犯罪集团以“年轻貌美”且“事业有成”的虚假女性形象为诱饵,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广泛接触受害者,利用“话术”及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制作逼真照片和视频,诱骗境外人士建立情感联系。警方透露,该集团每日可接触约100名受害者,每周骗款高达100万元。



诈骗分子通过持续“嘘寒问暖”及炫富手段,逐步获取受害者信任,诱导其在虚假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承诺可轻松获利。许多年轻人因渴望快速致富而陷入骗局。4月10日深夜,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突击搜查该工业大厦,一举捣毁诈骗窝点,现场查获39部智能手机、5部电脑及大量教学笔记和讲稿。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诈骗集团的运作模式,包括如何接触目标、建立信任、实施洗脑及诱导充值等环节。



警方指出,“小KK园”诈骗集团以看似正常的办公环境为掩护,实则专门策划和实施诈骗活动。集团通过社交平台招募本地年轻男女参与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虚假资料,并通过虚假订单和网站流量提升电商平台可信度。受害者在客服诱导下,将资金转入指定虚拟货币钱包,最终血本无归。



一名22岁的大学生小李(化名)便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网上结识一名“成功商人”后,被骗走近10万元。小李表示:“我本以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赚钱,没想到却掉进了陷阱。”许多受害者在被骗后感到羞愧和无助,选择沉默,不愿向他人倾诉遭遇。



据报道,随着科技发展,诈骗手法不断升级,警方表示将加强与国际刑警及境外执法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诈骗活动。



香港警司冯培基在行动结束后强调:“我们成功瓦解了这个本地诈骗集团,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警方将继续全力以赴,保护市民安全,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同时,警方呼吁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切勿因追求快速致富而参与诈骗活动,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