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是我国常用的自称,但是由于历史上发生过“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导致现在很难分辨自己的祖先是不是华夏族人。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纯正华夏族人也很简单,因为炎黄子孙身上有三处的关键特征,只要有一处,很有可能就能证明你与华夏族之间的关系……
华夏之牙
人类的牙齿是身体上最坚硬的部分,甚至比骨头还硬。
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会被埋进土里。时过境迁,他的肉身终将腐朽,只剩下一副骨架,再后来,他的骨架也将化为灰烬。
但是他的牙齿不会消失,牙齿还能再保存很长时间。
1959年的时候,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发现,专家在那里发现了祖先的牙齿。
他们的门牙很奇特,居然是一种像铲子一样的牙齿。
在我们的印象中,人类的门牙应该像一颗饱满的玉米粒一样,两面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从周口店出土的“文物”门牙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都是这种“铲形门牙”,其实现在我国的大部分人也都是这种门牙。
不信的话可以摸一摸门牙背面,看看是不是凹进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凹进去的,而在国外很少有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就有人要说了,这铲形门牙是不是我们华夏人独有的特征呢?别的国家有吗?
其实并不是,就算同为黄种人,也只有我们国家的人才会出现铲形门牙,亚洲其他的人是没有这种特征的。
因此,铲形门牙也就成为了华夏族的独有特征之一。
那么铲形门牙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独有的特征呢?其实这与我们生活环境有关。
牙齿的特殊形态当然是与吃有关,准确地说是与“捕猎”有关。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来推测,我们的祖先出现过很多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
这种铲形门牙更有利于撕咬和进食,因此出现这种变异情况更容易存活。
于是这种变异就遗传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就都是这种铲形门牙。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铲形门牙其实是进化时没有被舍弃的糟粕,并不是因为有利于生存才保留下来的。
关于这一点,专家们其实也不明白,要想弄清这件事,得去问问原始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关于铲形门牙,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小孩的乳牙是没有这种特征的,得换了牙之后才会逐渐长成“铲形门牙”,大概在十二岁就能看出来了。
华夏之眼
除了门牙,眼睛也是识别华夏族人的关键,准确地来说,是眼睛的“内眦褶”。
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眼睛是很关键的一点。每次看到外国人制作的中国人形象,都让人感到气愤,因为他们总是认为我们的眼睛是细长的。
而实际上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他们不过是把我们的眼睛过分夸大了。
从专业角度来说,内眦褶就是“眼角内部上眼睑内向皱襞”,只说文字并不容易让人们理解,只要用上图片就好说了。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就能看出来,内眦褶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古代,这种情况被称为丹凤眼,是一种很漂亮的眼形。在小说里夸一个人漂亮时,经常会用到“丹凤眼、柳叶眉”这种说法。
虽然有内眦褶的人确实看起来漂亮,但是内眦褶其实并不正常。
正常的眼睛是没有内眦褶的,而我们国家大部分人的内眦褶都是轻度的,就是那种看起来美观而且不影响生活的那种。
但如果是重度的内眦褶,就算不上好看了,更严重的还会影响生活,需要纠正一下。
而内眦褶之所以成为华夏儿女三大特征之一,也是因为这是我们独有的特点,只有我们有这样的特征。
其他东亚国家的人也有眼部特征,但是与我们不同。
在电视上看到外国人时,我们明明不知道他们的背景,却总能看出他们的国籍,这与他们的特征有关。
华夏之脚
分辨华夏民族的第三个办法,就是看脚上指甲,小拇脚趾上的指甲分为两半的人,就是华夏儿女。
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叫做“瓣状脚趾甲”,而民间把这种情况叫“跰趾”。
关于跰趾的由来,人们众说纷纭,流传最广但是可信度最低的故事,还要从明朝开国的时候说起。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从蒙古人手里收复了中原大地,但是中原大地上已经没有人了。
蒙古人占领中原后,将本地的汉人定为最下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汉人死在蒙古人手里,等蒙古人撤走之后,中原大地变成了一片荒原。
朱元璋的大军北征时,走上半天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到了城里才能看到人。
如此大片的土地没有人种,这对于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但是朱元璋再着急,他也不是一个人把地全种完。
为了改变现状,朱元璋打算从别的地方迁一些百姓过来。
于是,朱元璋便盯上了被蒙古人“嫌弃”的山西,因为蒙古人没有去那边作恶,因此山西的百姓比河南河北的百姓过得好多了。
但是当朱元璋准备让他们搬家时,却遇上了麻烦,百姓都不愿意搬家。
山西的百姓都知道东边过得不好,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但是迁民这件事势在必行,于是朱元璋就只好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不久之后,山西某地的百姓收到了官府的通知,如果不打算搬家的,来大槐树地下登记,打算迁去东边的,在家里等着就行。
但是当人们都聚集到大槐树下后,官府却突然变卦,来到大槐树底下的人都成了自愿东迁的人,在家里的那些就不管了。
然后官兵们便开始逼着百姓登记,登记完成后就在小拇脚趾上来一刀,把指甲分为两半,就代表着登记过了。
随后官兵们便驱赶着这些人从山西大槐树下来到了河北河南定居。
在今天的河北河南,仍有不少村庄保留着迁来之前的习惯,甚至还在使用之前的村名。
也正因为这件事,使得“脚趾分两半者便是汉人”的说法十分流行。
这种辨认方式在当时还有用,但是这种用刀划出来的痕迹又不能遗传,当时的解释行不通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有百分之七十的山西人有跰趾,而且很多有跰趾的人,也确实是山西过来的。
虽然还无法确定跰趾的成因,但是可以猜测一下,跰趾可能就是华夏儿女的特征之一。
拥有铲形门牙、内眦褶、跰趾这三种特征,很有可能就代表着华夏儿女的血脉。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出来的,是否会出现其他的条件,那还是需要继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