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愚蠢到什么程度?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可是后来却变成难民的天堂,“圣母”是怎么做到能毁掉一个发达国家的?
过度的善良让瑞典成为了难民的“天堂”,瑞典“圣母心”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或许瑞典的“遭遇”可以为一众国家敲响警钟……
17-18世纪,是瑞典最为繁盛的时期,一度“横扫”欧洲一众国家,国内建立的中央集权和君主制,让瑞典成为了欧洲“最强”,更是成为了瑞典历史上的“绝唱”。
虽然后续的瑞典些许没落,但在当时,也是一个极为繁华的国家,即便是20世纪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苏联,繁华程度也与瑞典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混战时期,瑞典群众在悠哉悠哉地端着精致的咖啡杯、喝着醇厚、香气浓郁的咖啡,吃着美味的点心。
那个时候的瑞典,什么都不干,只需要贩卖军火,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达到富得流油的地步,国家内的经济发展依旧繁荣,更是甩了美国群众几条街。
瑞典的人均GDP一度达到了惊人的5万美元,即便是“躺平”的状态,也让瑞典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瑞典依旧位于发达国家行列,但与之前的富裕、繁华相比,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又是因为什么让瑞典回不到了从前的巅峰时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势汹汹,一众欧洲国家纷纷“牵扯”其中,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
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战斗波及到了很多国家,但是身在欧洲的瑞典却能够幸免于难、明哲保身,不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借机贩卖军火,将大笔大笔的资金统统揽入了口袋。
其他国家炮火震天、群众怨声载道、瑞典的群众们却隔岸观火、悠闲惬意,这样强大的对比之下,让一众群众很是羡慕瑞典的居民,也开始萌生了“移民”瑞典的念头。
瑞典也算是“心善”,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地难民们出现在瑞典“家门口”时,瑞典很是大方地便打开了“城门”,接待了一批又一批难民。
瑞典帮助这些难民确实是出于好心,毕竟他们国内没有被战火波及、且百姓生活富足,一时间,同情心泛滥也情有可原。
再说,短暂地接收难民对瑞典也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难道富裕的瑞典还养不活一批只需要吃和穿的难民吗?
或许,瑞典当时的想法确实是有些“单纯”了,难民们最初逃亡到瑞典确实是只想活命、吃饱饭,可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谁还会再想要回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国家呢?
难民进入瑞典的时候,瑞典大肆欢迎,保证他们的吃穿用度、吃喝拉撒,可等战争过去了,那些参与一战的国家到处都是废墟,需要大量资金重建。
瑞典再想让那些难民离开,就不是容易事儿了,那些难民在瑞典“扎根”,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开始了“鸠占鹊巢”的生活。
如何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如何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遭遇过苦难的难民心思变得愈发活络起来。
但话说回来,瑞典就那么大,资源就那么多,人多了,原本分给当地群众的资源不得不被“瓜分”,这样一来,瑞典的原住民生活水平就会直线下降。
而那些难民就像喂不饱的“饕餮”,胃口越来越大,想要的越来越多,如何得到?只能进一步压榨瑞典当地群众的生活资源。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在瑞典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难民的大批涌入让瑞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难民眼中的“天堂”。
现在看看,那些难民早就已经将瑞典视为了自己的“家”,对于他们而言,瑞典原本的居民或许才是真正与他们抢夺资源的“外来者”。
实际上,像瑞典这种情况在国际社会上发生的不止一次,现在依旧在持续的巴以冲突,当初巴勒斯坦心善接待了以色列难民,可结果呢?以色列也上演了一出鸠占鹊巢的戏码……
过度“心善”不可取,这些事件又为哪些国家敲响了警钟?
信息来源:环球网:曾经全球“榜样国家”的瑞典 为何悄悄从“天堂”坠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