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还有,主席。”工作人员回答说,“还有200多名顽固分子在那里接受改造。”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也只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
“释放战犯的时候给他们开个欢送会,跟他们说清楚,做过战犯也有公民权。”
毛主席自己生活简朴,但是对待人民群众,一向尽心尽力关怀,就是对这些国民党战犯,毛主席也特别要求,离开的时候多给他们吃点儿鱼肉。
“主席,这里面有不少顽固分子,您对他们这么慷慨,他们也一定会领情。”
毛主席摇了摇头,释放战犯不是为了为了让人感谢,而是给这些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早在建国初,关于要不要释放战犯,什么时候释放战犯,国家就有了很多讨论,那时候对战犯的讨论很激烈,有人认为要严惩,有人觉得要释放。
毛主席当下就定下了基调,国民党战犯一个都不能杀,对他们要尽力改造。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要在以后分批释放。
毛主席高瞻远瞩,从释放战犯这件事上,已经考虑到的各方面的全局影响。
国民党战犯的去留问题,影响那可大了去了,近的关乎人民群众的看法,远的涉及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还影响到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
有人提出赶早不赶晚,趁热打铁能彰显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更能体现国家的宽宏大量,但是毛主席认为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现在还太早了,老百姓都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被关起来,等过几年吧。”
等到国内外形势明朗之后,特赦战犯一事就开始被提起来,国家率先释放了一批改造态度较好的战犯。
比如说曾经是蒋介石身边五虎将之一,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他在战犯名单上地位不低。
成为战犯后,卫立煌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深刻的了解,很快意识到和平统一才是人民希望的方向。
他在抗战时也是爱国将领,也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战斗的豪杰,只不过身在局中,跟随了蒋介石的立场。
后来卫立煌公开发表了声明,表示支持祖国统一,被特赦后,卫立煌弃暗投明。
正是有卫立煌这样的人存在,共产党才有特赦国民党战犯的信心,毛主席相信,只要给这些机会,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陆陆续续释放了几批国民党战犯,很多人都给国家写感谢信,感谢政府给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
1975年,距离当初关押国民党战犯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毛主席关心起战犯营功德林的情况。
“主席,当初那些战犯都被特赦的差不多,只有一小部分特别顽固的,还留在功德林里改造。”
毛主席听了很欣慰,国民党战犯剩下的越来越少,也证明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群众不怕这些国民党战犯了,国家才有底气释放。
“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战犯,关在那里对人民无益,对国家也没有作用,不如都放了吧。”
工作人员不解,这些人改造不积极,有很多人之前做了不少恶,被关进功德林中也态度恶劣,都释放了不是放虎归山吗?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被关了这么久,那些人也老了,就是放出去也折腾不了什么,还不如让他们回归生活。
1975年,毛主席批准特赦,将功德林关押的近300名国民党战犯,都释放了出去。
毛主席还特别指示,不能苛待这些战犯,还要为他们把他们安排好。
“要问清楚人家的意愿,看他们想去哪里,这是好事,要办的大家都开心。”
最后被特赦的战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这辈子释放无望,国家的特赦令一下,好多人失声痛哭。
有人哭着说,自己跟共产党作对这么多年,共产党反而以德报怨,实在是自愧不如。
安排特赦人员不是个容易的活儿,几百个人都要落到实处,当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留在大陆的大多安享晚年。
有十个人想要去台湾,国家没有阻拦,但是国民党却拒绝接受这些人,有一个人等到绝望,最后愤然自杀。剩下的人也对国民党失望,纷纷另找归宿。
参考资料:特赦释放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的前前后后2007-12-2911:37:16
来源:人民法院报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