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朱新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连日来,合肥合柴1972文创园格外热闹,一波波年轻游客和市民来此打卡,崭新的商业街区内,入驻品牌也逐渐增多。街区二层步行系统的流线设计丰富,与首层步行街的简洁直白形成鲜明对比,蜿蜒的步道则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欲望,营造移步换景的文旅消费场景。
俯瞰商业街。受访单位供图
这里早年为合肥柴油机厂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街区、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文创旅游新地标。功能转变过程中,园区保留了大部分工业遗址和砖砌建筑,为文创产业创造了肥沃土壤。
旧厂蝶变背后,蕴藏文旅匠心。2022年,为加速文创园品质再提升,放大品牌效应,园区运营方决定对文创园进行提升改造,中建科工集团团队参与文创园改造升级,以绿色低碳和智能建造助力园区品质提升。
彼时,文创园南、西、北三面被住宅小区环绕,面临业态单一的发展困境,单纯依赖历史建筑保护和文化符号展示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居民对复合文旅功能的需求。为此,中建科工团队秉持“新旧共生”的设计理念,推动工业遗产向文化展览、创新办公等多元空间转型。
一方面,团队进行系统性改造,为园区新添办公、住宅、商业等业态,弥补了园区的功能短板;另一方面,聚焦民生需求,改变园区交通及停车不便困局,专门规划设计容纳1595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同时,停车场共配备330台交流慢充及直流快充充电桩,满足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
设计大厦作为合柴记忆文创园项目的核心地标建筑,上述团队在改造时,在外立面沿续原厂房圆拱造型,实现独特视觉张力,同时在屋顶平台与半开放空间编织出“会呼吸”的办公场景,再通过架空层和垂直花园共同搭建立体剧场。此外,项目住宅楼采用铝板与红砖结合,既与原有建筑巧妙呼应,又在周边住宅群中展现出现代色彩。
开园至今,合柴1972文创园累积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今年以来,举办过“春色包河”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文旅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