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李大钊的系统纪念及其政治价值
吴兴德
李大钊具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深切缅怀和隆重纪念的重要对象。本文依次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就义、公葬李大钊、庆祝建党15周年、中共七大等重要历史节点时进行李大钊纪念、宣传活动的具体经过及其对李大钊形象建构和精神弘扬的价值,以此丰富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
一、1927年李大钊就义后,中共中央开展多种形式悼念活动。
首先,中共五大及各级党组织举行正式悼念活动。李大钊4月28日被张作霖绞杀的消息传至五大会场,引起参会代表的极大震动,主持会议的谭平山先是组织全体代表起立默哀,继而详细介绍了李大钊的革命事迹。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又联合湖北省委在武昌啸楼巷隆重地举行了近万人参加的追悼会。与此同时,苏、浙、沪三地党部的驻汉办事处也举行了共同追悼李大钊的活动。此外,中共顺直省委巡视员徐凌汉召集国共两党成员,以昌滦乐同乡会的名义,在滦县城西耶苏坟召开追悼会。其次,中共中央推动社会各界举行群众悼念活动。1927年5月1日,武汉20万民众在汉口跑马场集会,借庆祝劳动节之际悼念李大钊。5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共三千余人,在武昌中山大学召开追悼南北死难烈士大会。在外地,曾与李大钊密切合作的西北军将领冯玉祥亲笔题写《吊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发文悼念。上述系列悼念活动为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事业鼓舞士气。
二、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中共河北省委领导纪念和斗争。
1933年初,北大校长蒋梦麟联合周作人、沈尹默、钱玄同等13名同事发起了公祭公葬李大钊的活动。其中,处于白色恐怖下的中共河北省委和中共北平市委,通过革命团体互济会深度参与其中,对纪念李大钊和领导群众斗争发挥重要影响。一方面,河北革命互济会借公葬李大钊开展了纪念和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公葬宣言》和碑文肯定李大钊为中国反帝与土地革命的奠基者。本次纪念活动激励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
三、1936-1942年的建党纪念及党史教育充分肯定李大钊。
在1936-1941年之间的建党纪念及党史教育中,皆把李大钊作为重要对象加以纪念和宣传。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报告颂扬李大钊的功绩。1936年6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率先出版中共党史手册、烈士略传,组织纪念报告等活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史教程肯定李大钊的贡献。在张闻天、毛泽东等人亲自编写、讲解的党史教程中,对李大钊的伟大功绩亦有充分颂扬。本次纪念活动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党的建设。
四、1941-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开辟专刊纪念李大钊殉难。
在1941-1943年的李大钊殉难纪念日,中共中央机关报都开辟了李大钊纪念专刊,刊登编辑部的社论、亲友的回忆以及李大钊本人的经典著作。首先,《新中华报》号召继承李大钊遗志,争取“民族的社会的彻底的解放”。其次,《解放日报》要求学习李大钊“赴汤蹈火、不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最后,《新华日报》称赞李大钊是“被压迫民族中无产阶级战士最标本的模范”。本次纪念活动有助于激发党员战斗意志、鼓舞全民抗日士气。
五、1945年七大前后中共中央正式纪念李大钊等烈士。
首先,中共七大期间以中共中央名义正式纪念李大钊等死难烈士。中共七大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追悼中国革命死难烈士的决定,在6月17日由七大代表和延安人民代表共同参加的追悼会。会上发布的《中共“七大”代表暨延安人民代表对中国革命死难烈士的祭文》。其次,中共七大后的烈士传记和党章教材继续宣扬李大钊等先烈。1946年6月,大连大众书店再版了赵元明编撰的《烈士传》,首篇文章即为成纲所作《李大钊同志抗日斗争史略》;1947年9月,山东新华书店出版了华应申编辑的《中国共产党烈士传》,将李大钊列为首个纪念对象,刊载《李大钊同志革命史略》等三篇纪念文章。此外,党的七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后,为便于党员干部及时掌握新的精神,新华书店编印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教材》,附载了《死难革命领袖英灵永存》《祭文》等文件,其中死难革命领袖英灵名录包括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陈延年、赵世炎等42名死难革命领袖。本次纪念活动意在激发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
六、1949年《人民日报》专刊、《守常文集》等丰富纪念内容。
1949年4月28日,时逢李大钊同志光荣殉难22周年,《人民日报》刊发李大钊纪念专刊,历经波折的《守常文集》也终于面世,加上《中共六烈士小传》等文献的宣传,李大钊的崇高精神鼓舞着全党全国人民为着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一方面,《人民日报》号召将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表现于“建设新社会的艰巨工作里”;一方面,《守常文集》公开出版丰富了李大钊的多维立体形象。本次纪念活动为决胜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凝心聚力。
七、结论。
李大钊光辉形象的树立、英勇事迹的传播、伟大精神的弘扬,是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系统性地纪念的结果;李大钊具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始终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持续奋战的勇气和信心。
甄珍摘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全文约12000字。
来源:中国李大钊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