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同日召开,本次发布会主要围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有关工作,介绍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省疾控局卫生免疫处处长褚锁强在发布会上介绍,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山东省始终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近年来,先后实施能力提升行动、服务提质行动,持续完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深度优化接种服务方式,全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
一、不断完善预防接种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加强门诊标准化建设。出台《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管理标准》,对全省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全省4663个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均达到标准化要求,为群众提供标准化接种服务。二是推动门诊层级化提升。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动态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对接种门诊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制度落实、服务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积极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2404个,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1501个,分别占常规预防接种门诊的97.53%和60.89%。三是实行接种队伍规范化培训。建成覆盖所有县(市、区)的预防接种规范化培训基地153处,对新入职接种人员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专业培训,筑牢专业基础;同时,为3.6万余名在岗接种人员每年提供1次专业提升培训。
二、坚持信息化技术赋能,持续优化智慧服务
一是完善信息平台功能。采用“1+16”模式,构建了涵盖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冷链监测、疫苗追溯、公众服务等各环节的省、市两级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单位、全人群、全剂次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二是优化接种证办理流程。将预防接种证纳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 办理,按照“谁接生、谁建档、谁发证”的原则,推行新生儿预防接种“产科建档、产科发证、出生即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零”跑腿。三是推广电子预防接种证。作为全国首批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试点省份,我省统一开发应用程序,在省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部署应用,为群众提供覆盖预防接种全流程的一站式“掌上办”服务。
三、保持高水准疫苗接种率,持续筑牢免疫屏障
一方面,认真抓好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持续强化常规免疫、入托入学查验、查漏补种等工作措施,确保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全覆盖、无遗漏。2024年,全省共为768.08万名儿童接种疫苗2305.1万剂次,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6.83%。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成人预防接种服务。全省16市均至少在1个县(市、区)开展了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积极引导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全省成人疫苗年平均接种剂次从2017-2019年的292.18万剂次,提升至目前的852.32万剂次。通过我省预防接种工作的持续发力,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水平,已连续34年无脊灰野病毒导致的麻痹病例,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麻疹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992年刚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8%下降至0.03%,30多年来减少儿童慢性乙肝感染者约170万,充分彰显了预防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传播方面的巨大成效。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