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们喜笑颜开。乐至融媒供图


四月的资阳,春末的微风里还带着些许暖意。在“五一”劳动节的前夕,一场持续七年的城市温情仪式再度拉开帷幕。4月24日,资阳市第七届“请环卫工吃暖心火锅”慈善活动如期举行,全市2000余名城区一线环卫工人身着橙色工装,陆续走进姚大王火锅、烫起泡毛肚火锅、渝满楼鲜菜火锅、小龙坎火锅、三千火锅、蜀锦香火锅、庙山别苑七家爱心火锅店。当牛油锅底翻涌,这场持续七年的温暖之约,正书写着城市的文明密码。

火锅桌上的致敬仪式

中午十一点,姚大王火锅店内已飘出浓郁的牛油香气。圆桌依次排开,桌上的毛肚、黄喉、鲜鸭血等食材码放得整整齐齐,蒸腾的锅底让玻璃幕墙蒙上一层水雾。52岁的环卫工人李大姐搓着手坐下,看着满桌的菜品有些拘谨:“平时扫地经过这店,总觉得这里是高级地方,没想到今天还能进来奢侈一盘。”


活动现场。蜗牛摄影 尹忠 摄



环卫工人开心吃火锅。蜗牛摄影 尹忠 摄


与传统聚餐不同,这场盛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致敬仪式。在三千火锅店,志愿者为环卫工人们递上热毛巾;舞台上,退休职工的葫芦丝演奏流淌开来,环卫工张师傅跟着节奏轻叩桌面,眼角的皱纹里溢出笑意。


志愿者为环卫工人们表演节目。


七家门店同步上演的文艺表演中,既有诗歌朗诵,又有独唱和舞蹈。当志愿者齐声喊出“城市更美丽,你们辛苦了”时,有的环卫工人悄悄抹起了眼泪——今天,这些与星辰为伴的“城市美容师”,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七年坚守的温暖回响

在莲花片区负责道路清扫的陈天辉、廖琴华夫妻是这个活动的“全勤嘉宾”。凌晨三点半的资阳街头,夫妻俩的扫帚声曾是城市最早的“闹钟”。回忆起第一届活动时,廖琴华的眼眶有些湿润:“当时觉得像在做梦,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能被这么多人看见。”夫妻俩见证街道从“扫干净”到“美起来”,也感受到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包容。


活动现场。蜗牛摄影 凌萍 摄



环卫工人们举杯共饮。蜗牛摄影 张力 摄


作为连续三年参与的爱心企业,姚大王火锅负责人王乐玲指了指店门外说:“前几天下大雨,落叶铺满了街道,一位环卫工冒雨清理,不小心摔倒了,膝盖都肿了。我把她扶进来擦药。我们家店门口平时被打扫得特别干净,环卫工人的付出不该被忽视。”


环卫工人开心吃火锅。蜗牛摄影 邱红英 摄



活动现场。乐至融媒供图


这种相互关爱的共识,在城市各个角落生长。近年来,参与关爱行动的热心单位越来越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本土餐饮企业准备的“暖心火锅”,有快递驿站提供的“免费矿泉水”,还有连锁超市主动腾出的“环卫工人休息区”等,这些“橙色关爱”从一年一度的火锅宴,变成了365天的日常守护。

文明刻度上的公益方程式

在城建环卫莲花片区段长韩梅的心里,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七年来,参与火锅宴的爱心企业从最初的3家增长到23家,志愿者团队从5支扩展到21支,前后共有12000余名环卫工人被邀请。她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一顿饭,更是面镜子,照见城市对劳动者的尊重。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蜗牛摄影 尹忠 摄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乐至融媒供图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蜗牛摄影 温均丽 摄



参与活动的环卫工人合影留念。蜗牛摄影 张建鸣 摄


由资阳市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16家爱心单位、6支服务团队及20位爱心人士共同助力……透过这场暖心火锅,得到一个“政府+社会+媒体”的公益方程式——由民政搭台、慈善设基金、媒体扩散,让城市文明找到最好的注脚。


志愿者合影留念。


暮色中,火锅仍在沸腾。这场永不冷却的约定,煮的是麻辣烟火,熬的是“劳动光荣”的城市精神。当汤料热气与人心温度交织,升腾的正是一座城最动人的文明叙事。

见习记者 李泽欣 全媒体记者 蒲敏 蒋思雨 刘佳雨 胡灿凤 李昭未 谢义 肖珣彤 李欣蕊 谢承爽


特别鸣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