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黔中腹地息烽县的田野间,一幅“人勤春来早,水利润春耕”的画面正在徐徐铺展。今年以来,息烽县积极作为,通过科学蓄水保供、加快工程建设、创新管护机制、强化旱情预警等有力措施,全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为全县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贵阳息烽:水利“四维发力”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科学谋划 立体蓄水保春耕
由于春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给春耕用水带来挑战。息烽县早谋划、早部署,构建“水库+山塘+沟渠”三位一体的立体蓄水网络。科学调度水利设施,抓住降雨时机拦截地表径流。目前,全县28座具备灌溉功能的小(二)型水库蓄水量已达300万立方米,蓄水率突破50.3%,为春耕储备了充足的水源。工作人员在巡检中创新采用“雨洪资源化利用”策略,极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流失,让每一滴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贵阳息烽:水利“四维发力”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加大投入 激活田间“毛细血管”
去年以来,息烽县投入9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推进中部灌区、养龙司灌区、高洞水库灌区三大灌区建设。各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工程建成后,将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9.32万亩,节水能力提升677.8万立方米,粮食产能预计增长12%。同时,息烽县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绘制“水源-渠道-田块”数字图谱,划定245个用水单元,对9.24万亩耕地实施精准确权,有效破解了传统灌溉难题。
贵阳息烽:水利“四维发力”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创新管护 实现“库安民富”双赢
息烽县始终秉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创建“水库管护+脱贫攻坚”模式,为26座小(二)型水库配备了专职管护员,这些管护员其中80%来自脱贫家庭。每人年均1万余元的管护工资,在保障水利设施长效运行的同时,也为脱贫群众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渠道。此外,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和“报险-抢修-回访”闭环机制高效运转,确保春耕期间水利设施故障能够在2小时内得到响应和处置。
贵阳息烽:水利“四维发力”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智慧预警 守护农田“墒情生命线”
在数字化防控方面,息烽县依托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构建“天眼+地网”监测网络。实时采集分析全县100多个雨量站的动态数据,实现墒情预警提前72小时,应急调度响应缩短至30分钟。今年春季,已累计发布旱情预警信息27次,科学调配灌溉用水50万立方米,真正做到了“水随需走,精准润田”。
贵阳息烽:水利“四维发力”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从水库闸门到田间地头,从数字云端到民生心头,息烽县水务工作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创新破解难题。随着10万亩春耕田的全面开犁,息烽县水务局局长吴林表示,将持续聚焦“水安全、水保障、水服务”,为粮食稳产和乡村振兴筑牢水利屏障,让惠民的汩汩清流润泽希望的田野。(图/文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