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5日,中国财政部官宣蓝佛安部长赴美消息,直接引发舆论热议,不少人认为特朗普说的“与中国谈判”成真了。
事实上,中国财长确实是去了华盛顿,但和美国无关,甚至中国访美行程里都没有“美国财政部大楼”。
更“有趣”的还是外交部的直接“辟谣”,进一步证实了“情况”和特朗普所想完全不同。
自从美国开始对贸易征收 “对等关税” 开始,全球经济的“湖面”就被搅得波澜起伏。
按照美国的想法来看,作为全球“经济老大”,接下来就会有各国带着“诚意”前来谈判,从而让美国“予取予求”的画面出现。
尤其是对中国,美方更是觉得“高额关税”绝对能让中国低头,比如派出财长赴美去好好地“商量一番”。
可事实真就未必如此。毕竟从“经贸问题”的根源来看,能不能有“对垒”的底气还得看制造业发展得怎么样,说白了就是发展问题。
为什么特朗普要高喊“让制造业回流”?就是因为美国制造业发展得“不咋地”,目前美国制造业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本高昂、劳动力短缺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方面。
在过去几年里,尽管美国多届政府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但成效其实很有限。
迄今为止,美国“制造业回流”仅仅累计创造了不足190万个岗位,对比美国3亿人口基数简直“少之又少”,而且还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如电气设备、计算机电子产品等。
即便是这个领域,美国也远远被中国“甩的尾灯都看不见”,这就天然成为了中美之间的“经济矛盾”。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富士康分析,就能一目了然。目前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工厂项目已经沦为“烂尾工程”,成为美国制造业回流失败的典型案例。
原因在于美国没有液晶面板产业链配套,零部件还得从墨西哥进口,这就导致富士康想生产的10.5代液晶面板,单台生产成本增加至少3000美元。
而且美国“劳动力成本”也高,按照美国标准制造业的平均时薪是37美元,比越南的12倍还多,玩“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本没法盈利。
不过越南等地也绝非“宝地”,富士康一度试图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印度,却最终因为“良品率”太低而失败。
反观中国,那可是前景一片大好,完善的产业链和适宜的人工成本足以成为“制造业基地”。
所以今年3月富士康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后还是选择“回归”中国,与河南签署协议,投资10亿元在郑州建设占地700亩的新总部大楼。
你说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拿什么条件“对华施压”?所以啊不管特朗普还是美国政府“怎么想”,都不过是一种“假象”。
近来特朗普还在反复表示“我们正在跟中国谈判”,但中方对此的反应是“不知可否”,按照外媒的分析来看,特朗普对中国的反应发生了误判。
至于误判的理由则如前文所述,美经济学家约瑟夫的“总结”来看,中国之所以能掌握主动权,是因为中国已经证实了自己可以成为全球各国最可靠的贸易伙伴。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这种中国“占据高地”的情况下,美国至少有一件事说对了,那就是中国还真的派出了财长前往美国,只不过过去干什么可是跟美国所想“大相径庭”。
4月25日,中国财政部官宣了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访美的事宜,但这事和“对美谈判”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蓝佛安去干嘛了呢?其实中国财长前往华盛顿见的全是“自己人”,从南非到印尼,从欧盟到世行,唯独绕开了美国财政部大楼。
首先中国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出席G20会议,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些国家是“自己人”呢?这可得好好说一下。
第一、特朗普用“关税战”逼迫各国站队,实则早就把墨西哥汽车零件、越南布料都“一网打尽”,导致各国“怨声载道”。
第二、这些国家如今都各自有着自己的身份,南非是金砖轮值主席,德国是欧盟经济引擎,印尼是东盟领头羊,巴基斯坦则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通过本次在G20会议里见面,足以让全世界“被霸凌”国家共同反抗,“同仇敌忾”应对美国关税大棒,并且与联合国安理会“反霸权”会议形成有效联动。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现场,参观者在老挝馆选购商品。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的“贸易数据”足够有底气,去年中国外贸总额达到了43.9万亿元,同比增长5%,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情况也让各国“获益良多”,以东盟为例,和中国不仅贸易总额同比增长9%,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项目合作。
尤其是我国对东盟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2.6%,并且主要流向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让东盟乘上“发展快车”。
咱就是说这种“大好前景”,谁看谁不迷糊?
所以本次G20会议时间段里,在中方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加强多边合作和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后,中国的双边会晤几近排不过来。
更重要的还是,中方这种“到你家门口却不进门”的操作,足以让美国认清现实,尤其是蓝佛安在G20会议上三句话不离“多边主义”,直戳美国痛点。
在会议里,中方宣布将中非本币互换协议扩大至350亿人民币,允许非洲国家用人民币偿还债务;
与印尼敲定镍矿加工技术转让,帮雅加达摆脱对澳美矿石的依赖;甚至和德国财长库基斯密谈“绕过美元结算系统”。
这些动作,都与美国强推的“对华关税联盟”形成鲜明对比。
归根结底美国一直错判“中国”的原因还是在于:当多极化已经成为趋势的时候,美国仍然秉持着上世纪30年的关税霸权思维。
当然,对于此次“美国错判”的最好注脚还是24日我国外交部的“直接辟谣”:
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和中国谈判,但事实是两国连磋商都没有,又哪里来的达成协议?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直新闻《中国财长蓝佛安在美发声!见了这些人》
界面新闻《蓝佛安出席2025年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第二次会议,并举行多场双边会见》
环球时报《美方近来不断释放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外交部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