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24日讯(通讯员 屈小燕)4月22日,2025年长沙市《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举行。活动现场,来自长沙市各区县企业、学校的十支队伍同台竞技,通过知识竞答形式展开职业健康知识比拼。



这场别开生面的竞赛,展现了长沙市职业健康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成为观察长沙职业健康宣教“关口前移”治理模式的窗口。

和该活动同样落地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的,还有一座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安全堡垒”—湖南湘江新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自2017年以来,该中心共开展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12000人,不仅是全市首个综合性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基地,更是将职业健康宣传从“职场”延伸至“课堂”的创新试验田。

从职场到校园 “阵地”前移夯实安全根基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是先进制造聚集的现代产业重地,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占全省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的五分之一,产业工人近30万。

如何守护劳动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相较于传统防治多聚焦“事后补救”的仓促与无力,长沙选择将职业健康防线“前移”——2017年,依托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全市首个综合性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在这里建成。

“这里不仅是课堂,更是‘安全堡垒’。”中心宣讲员钟燕老师介绍,场馆设置了培训区、宣教体验区、模拟仿真区和应急救护体验区等功能区,采用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传播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相关知识。数据显示,中心投用8年来累计开展培训超百场,覆盖(1.2万人次)长沙地区。



培训融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操作性于一体,培训过程以情景式互动体验为主要展示方式,融入“互联网+”服务模式,涵盖职业病预防、职业安全、公共安全、居家安全等主题内容。通过亲身体验或场景演示的方式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增强了参与群众自身的安全意识,提升了职业健康知识及技能水平。

“这种培训方式很生动,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参加培训的在校学生表示,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体验,他们对职业健康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更多实用的防护技能。

在这里,职业健康教育的“关口前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套可复制的模式。对职业健康的关注延伸到全职业生命周期,不仅局限于正处于职业活动中的劳动者,更是将目光投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依托宣教中心,中心通过送课下校、校园开放日常规活动,职业健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被纳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职业健康意识。

多方协作 校企共育“准员工”变身“健康卫士”

2019年,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联合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在湘西州龙山县成立了中联班,首批41名学员进入企业后,不仅实现“零职业病”,更成为车间健康宣教的“种子力量”。

而这也是校企共育的其中一个缩影。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与包括中联重科、华自科技在内的12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预备员工制培养,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的标准进行培养。

在顶岗实习前,学生们都要接受专门的健康宣传教育,确保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具备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

此外,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长沙华自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谱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90余家企业均在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设立了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社招人员入职培训和企业员工定级培训都在该校进行,合格后方能入职或定级。确保“准员工”在上岗之前就华丽变身“健康卫士”,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助力员工轻装上阵、无忧发展。

从校企合作到社会共治,职业健康防线正在不断延伸。

湘江新区通过多部门协作,卫生健康、教育、应急管理等部门协同推进职业健康科普宣传培训,将安全生产、工伤预防的每一个环节编织进职业健康知识,实现了多方工作的有效联动。这种跨部门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健康教育网络。



科技赋能智慧平台 织密全周期防护网

培训人员佩戴AR眼镜,瞬间“穿越”至智能制造车间,系统根据操作行为实时生成防护建议。这种“科技+教育”的场景,正是长沙职业健康治理的新力量。

在宣教中心,这样的“科技魔法”正在重新定义职业健康教育。湖南湘江新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充分利用职业健康培训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辖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高质量培训课程。通过网络平台、网站,广泛开展职业健康知识线上线下培训,通过知识竞赛、实践考核等活动,编印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制作成数字资源供培训者选择。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仅方便了企业和劳动者,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中心负责人屈小燕老师介绍,通过网络平台,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和覆盖面。

未来,湖南湘江新区计划更进一步:建设“职业健康能力认证中心”,推行从业人员防护等级证书制度;为中小企业定制“健康管家”服务,提供危害检测、方案设计等支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开放职业健康VR体验区、工伤急救科普角,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引入AI健康风险评估系统,为不同职业人群定制个性化防护方案;开发“云上健康学院”平台,上线行业微课程+科普、50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