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4月23日在北京举行。多位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析并展望全球传播格局新变化和新趋势,研讨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的方法路径。


4月23日,《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在致辞时表示,全球传播生态研究已成为跨越学界、业界的共识。“将中国国际传播放到全球传播生态中认知和关照,构建基于全球传播生态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成为重要趋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指出,通过对全球传播生态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塑造国家形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主编姜飞在主题报告中围绕当今全球传播生态特征提出三点前瞻性提示:第一,全球传播的信息基础生态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促使信息流动与信息增值、贬值的速率不断提升;第二,全球数字化高速推进进程中隐私安全问题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诈骗亟待治理;第三,应在深刻认识国际传播复杂性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艺术性、战略性的提升,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封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供图

“国际传播未来应做好三件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建议:一是共建全球文明共同繁荣社区,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和不同文明间的情感交融;二是打造数智华流传播矩阵,助推中国文化出海;三是引领全球数字治理,赢得更多话语权,引导人工智能向善,确保南方国家不再“缺席”“失语”。

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院长王擎补充说,经济领域的国际传播,比如中国经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和效果评价、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中的中国话语建构策略等,以及国际传播中的新场景,比如算法认知战视域下国际传播研究、社交媒体文本、图像、数据的多模态符号协同等,也是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维度。

“当前国际传播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做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源于实践还能回到实践,即研究指导实践。”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看来,“研究和实践是一个行动共同体,我们要面向当下国际传播具体的实践问题去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更深入的、更有当下现实性的研究。”

发布会由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国际视频通讯社,CCTV+)、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