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开启其第二任期的首次中东之行,目的地锁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卡塔尔。这个组合,不仅是对中东能源命脉的精准卡位,更是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赤裸裸挑战。但这趟行程表面是重启外交,实则是一场急于挽回颓势的政治豪赌:特朗普试图用军售与政治承诺捆绑海湾三国,掩盖其在国内外政策上的溃败,延续“美利坚优先”的幻梦。



谁都知道,特朗普不是一个讲究地缘道义的总统,他关心的只有“谁愿意出钱、谁能让他出风头”。这一次他再度踏上中东土地,打着“恢复美国主导权”的幌子,实则是奔着巨额军售订单和政治秀场来的。他公开表示,此行“首要目标是签协议”,目标金额竟高达1万亿美元!一个美军工复合体的财富狂欢大幕即将拉开,特朗普不再遮掩地将自己打造成美国军火的超级推销员。更令人咋舌的是,沙特早已预备好用6000亿美元“铺路”,只为换取F-35战机、美国支持与特朗普家族的进一步绑定。

这不是外交,这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家族企业化”。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与特朗普之间的“私人友谊”已经演化为“国家—家族共同体”: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特朗普高尔夫球场和住宅项目,女婿库什纳的私募基金被注资数十亿美元,而“特朗普大厦·吉达”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种“你投我公司、我保你王位”的交易模式,正是美式民主披着羊皮下最真实的掠夺逻辑。

而这种赤裸利益绑架却被美媒粉饰为“重塑中东秩序”、“推动和平调解”。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曾高调声称能在一个月内解决巴以冲突、终结俄乌战事,现在却毫无建树,只能依靠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外交资源为自己贴金。沙特近年多次成功斡旋区域冲突,已成为中东的“多边协调中枢”,特朗普正试图挤入这一斡旋格局,妄图继续包装自己为“全球和平推动者”的形象。但问题是,世界不再是2017年那个可以任他呼风唤雨的单极时代了。



现实比特朗普想象的复杂得多。中东正在发生剧烈的权力重构:沙特逐步摆脱对美依赖,深化与中国、俄罗斯的多边合作;卡塔尔在巴以问题上扮演“中间人”,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阿联酋更是频频出现在中俄联合声明中。这些国家并非特朗普口中“愿为美国看门的盟友”,而是日益觉醒的中东新力量。特朗普试图用军售和个人利益笼络这些国家,实则低估了中东国家的战略独立性,也高估了美国的信誉资产。

特别是在加沙问题上,特朗普的言行已然引爆地区愤怒。他提出所谓“接管加沙”、重构当地居民结构的疯狂计划,宛如二战时期的种族驱逐设想,让整个阿拉伯世界震怒。在加沙民众饱受战火、人道危机加剧的时刻,特朗普却只想着如何“清空人口、重建秩序”,这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对宗教、历史、民族情感的亵渎。他不是想解决问题,而是想“消灭问题的承载者”。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因其关税政策而动荡不安,民众抗议接连不断。特朗普政府对欧洲挥刀征税,结果引爆全美范围罢工潮;对华不断施压,又在背后默默放风“考虑下调关税”。这种“两面三刀”的策略正在加速削弱美国的全球信用。国际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被边缘化,在巴以调停中无所作为,在伊朗核问题上彻底失语。可以说,特朗普急于通过中东之行“刷存在感”,只因他在其它舞台上已经被踢出了聚光灯。



而在军售背后,隐藏的却是中东地区潜在的军备竞赛风险。美方一边向沙特兜售F-35战机,一边又不断向卡塔尔与阿联酋推销导弹系统,这种“逢卖必火”的行为无异于在火药桶旁玩火。一旦火星点燃,谁来收拾局面?更何况特朗普早已表明,美国不再想在中东“长期驻军”,而是希望“花最少的钱控制最多的资源”。这意味着,一旦局势失控,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抽身而退,将烂摊子丢给当地盟友和民众。

可悲的是,美国越是衰退,就越是渴望通过军火交易、地缘操控和私人利益绑定来维系霸权残影。这趟中东之行,不是新时代的外交开篇,而是旧时代的最后挣扎。特朗普要的不是真正的中东和平,而是中东的石油美元、军火市场和国际聚光灯,一个注定走向衰落的帝国,正在用尽最后的外交资本,演绎一场骄横与焦虑交织的地缘狂飙。

然而中东已非昔日“听命于华盛顿”的油田,而是逐步走向自主、联通与多边化的新大陆。特朗普这位自诩“交易大师”的总统,或许能再带回几份军售合约、再吹几句外交牛皮,但他终将发现,世界格局正在他意想不到的方向悄然重构。美式霸权的旧剧本,早已演不出新的结局。中东之行,只不过是这场戏里最后的“黄金谢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