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推动‘非读者’向‘读者’转型,全民阅读才能真正‘全’起来。”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新时代”分享与推广活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这样说道。
朱永新表示,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大部分全民阅读推广实践与研究均将关注点置于读者本身,却忽视了“非读者”(也称“非阅读群体”)的存在,即那些有阅读能力但缺乏阅读意愿、阅读量和阅读频率严重不足的人。全民阅读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层次揭示“非读者”的成因。
对于推动“非读者”向读者的转型,朱永新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让更多的“非读者”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各种媒体、各种路径,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充分认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意义。
二是全方位构筑青少年“非读者”的阅读支持体系。强化家庭在阅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重视学校阅读课程与阅读活动的影响,加强阅读评价研究。
三是系统构建面向成年“非读者”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予缺乏阅读机会的成年人群体更多政策保障,推动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阅读模式变革,不断丰富老龄人口阅读产品供给。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要发动全社会参与其中,以协同创新激活全民阅读新动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用好内容、新载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发扬出版企业活力,以产业升级助力全民阅读新供给。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在主持活动时表示,无论阅读演变为何种形式,都应坚守阅读的本质,坚持内容为王,抵制低质、浮夸的“流量陷阱”,让真正的好内容被看见、被传播。同时,推动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资源供给,引导大众从“快餐阅读”走向“高质阅读”,构建“人人可读、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阅读生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