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中国的主要邻居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关系却“不是那么友好”。

而且在外在表现上,印度人又往往显得过度自信,这就使得印度人往往会搞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比如说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媒体《第一邮报》就发文,称中国之所以不敢开战,是因为中国知道自己一定会输。



不想和印度纠缠

如今再来看这种说法,可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我国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主动让事件降温,乃至是从上世纪到现在中国对印度的各种挑衅一直采取了“克制态度”,核心原因是中国压根就不想和印度纠缠,在这件事上牵扯精力。

这背后的道理用一件事就能解释,那就是美国对中国和对俄罗斯的态度

我们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就会发现美国当前有两个“对手”,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罗斯。



中俄联合军演

当前美国的国力下降严重,不足以同时对付中国和俄罗斯。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美国“联合”其中一个国家去“对付”另外一个国家。

所以当前美国在对外战略上,有“联俄抗中”和“联中抗俄”这两个选择。在美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美国对付了其中一个国家,就没法对付另一个国家了。

像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全力军援乌克兰,就牵扯了几乎全部精力。然后,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似乎就小了很多。



美国军援乌克兰减弱了中国的压力

现在我们再将视角放到我们中国身上,我们就算印度足以当中国的对手,那中国当前也有两个对手,那就是印度和美国

中国的国力也不是无限的,对付其中一个,就可能会“放弃”另外一个。

对于印度和美国,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国当前应该先对付美国。



集中精力对付美国?

其一,美国当前的综合国力远强于印度,是中国面临的最强大的对手,那中国自然是先对付强的那个了。

并且大家也不用担心中国对抗美国,放任印度强大起来。

当前中国在和美国的对抗中,也没有说直接正面对抗,转而开始和美国“拼发展”



我国当前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在产业升级,不管是工业能力还是经济都在快速发展。能用于最直接对抗的军事能力,中国也发展迅猛。

只要中国不直接和美国开战,拼得两败俱伤,那么中国在未来就必然是越发展越强大的。

在中国和美国对抗这期间,就算印度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它在发展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中国。

其二,和印度争斗完全没有意义。



因为当前是海权时代,中国和美国竞争能获得海上影响力和控制力,而和印度竞争,印度有什么可以跟我们竞争的?

这一点上最典型的案例是东盟十国。在2010年之前,东盟十国是很明显偏向美国的,从越南到菲律宾,再到新加坡,都在配合美国“围堵”中国。

但随着我国在中美竞争中越来越强势,我国从军事到经济越来越强,现在东盟十国不说站在中国一边,也至少是大多数国家在中美之间保持了中立。



海上军演

东盟不配合美国围堵中国了,和中国的经济合作也就多了。

现在的东盟和中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整个东盟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并且以越南为首的国家,也在承担中国淘汰的低端产能,配合中国进行产业升级。

在东南亚之外,因为中国在海权上影响力逐渐提升,澳大利亚、巴西、沙特等国家纷纷和中国展开了自由贸易,对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海权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经济

可以说中国在和美国的竞争中逐渐获得优势,让我国获利不少。

因此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和美国竞争的收益远大于和印度竞争的收益。这也就有了“西稳东进”的战略,即稳住西部的印度,保证不和印度开战以消耗更多国力,然后集中精力去和美国竞争。

当然,前提是印度不越过我们的红线,不影响我们的领土完整。



印军曾大举增兵边境

印度的选择

其实站在印度的角度上,与其将巨量的资源投入和中国的竞争,不如将资源投入到向印度洋发展。

要知道印度三面面朝印度洋,有着广袤的海岸线。以印度这个地理条件,但凡印度的国力强一点,它都会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但印度的选择和中国极不一样,它选择了将主要精力放在北方,去和中国竞争。

然而印度既竞争不赢中国,也无法从北方获得足够的收益,它和中国的竞争完全是“入不敷出”。



印度对北方的投入完全是入不敷出

当然印度选择和中国竞争也有其它目的,比如说炒作“龙象之争”,从而获取其它国家的扶持。

对全球很多国家来说,印度这个国家的生态位就是“中国的竞争者”。正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印度通过这种生态位还真就拉到了不少援助。

比如上世纪中苏交恶期间,苏联为了压制中国就大力扶持了印度。

现在中国和美国展开了竞争,美国也在不断的扶持印度以制衡中国。

不过印度在“龙象之争”中的收益,完全比不上印度投入到北方的资源。再考虑到印度将精力投入北方,从而忽视了对印度洋的开发,那亏的就更大了。



“龙象之争”并不是一个好战略

所以印度选择和中国竞争,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结果他们还“自嗨”觉得是中国“怕惨败不敢和印度开战”。

其实,再来看印度媒体宣称“中国因为无法战胜印度,所以选择不开火”,颇有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为自己捡了芝麻沾沾自喜的既视感。



信息来源:
【1】环球网·《印度的战略误判:“倚美抗华”“联美制华”只会掉入美国陷阱》
【2】人民资讯·《印媒:中印两军实力悬殊,印度强行与中国对抗,只会让本国军费捉襟见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