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过去的传统领域,还是现在的AI时代,保护创新是我们司法服务保障一直不变的使命。”“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全国模范法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郑颖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自大学毕业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以来,郑颖的“司法刻度”清晰可见:审理知识产权案件近3000件,1案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19案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成为广东法院知识产权系统获全国、全省专业类评比奖项最多的法官之一……
今年1月,郑颖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正是郑颖司法智慧二十年如一日的专业淬炼。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横空出世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也引发全球知识产权规则重构。在这场技术浪潮中,郑颖以二十年审判经验为锚,以超前司法智慧为帆,在AI时代的知识产权审判“无人区”逐浪前行。
AI时代开源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领跑者
聚焦开源技术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
AI时代的到来为知识产权研究领域打开新窗口,也给现有法律框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新挑战。
“创新保护,法官要跑得比技术更快!”郑颖介绍,早在2024年上半年,她就担任课题统稿人,以“人工智能时代开源技术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为题开展研究。
据悉,“开源”在传统领域一般指传统软件“开源”,郑颖所参与的调研课题苦于现有纠纷司法研究对象更多的是传统的软件开源,而采用开源模式的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则为郑颖和团队带来了惊喜,她们的前瞻性思考有了更多的研究对象。
“DeepSeek这个事情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模型的发展,也让全社会看到了这种开源的力量,这让我们当时特别兴奋,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郑颖说。
据郑颖介绍,人工智能模型依赖海量高质量训练数据,这些数据中必然包含大量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当著作权人主张删除其作品时,开发者则会面临模型效能退化。
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化使用场景日益丰富,可能引发著作权侵权、隐私权泄露等多重风险。面对科技发展与权利保护“冲突点”,郑颖则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知识产权法律本身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的一个关系,它涉及到这个利益的调整和分配,AI时代,要去重新审视涉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郑颖说。
“核心我觉得技术本身是发展的,司法保护的理念是引导科技向新向善,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同时兼顾各个主体权利义务分配,围绕这样的方向提供司法价值引领。”郑颖认为。
全球知识产权审判规则“无人区”探路者
回归立法本质守护人民福祉
“当法条没有对某一项行为直接给出结论时,就需要回归到立法本意上寻找答案。”当案件比立法更早出现时怎么办?郑颖如是说。
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且至今唯一一次发布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郑颖所审理的一宗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被选入其中。
审理该案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刚增设“互联网专条”,如何界定兜底条款成为难题。郑颖对认定这一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规范了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
郑颖在该案判决中明确,互联网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从4个方面具体分析,即是否与其他经营者存在竞争关系、是否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了妨碍破坏行为、是否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是否有违诚实信用和商业道德,并对最后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的价值取向上看,要保护的是‘竞争’环境而不只是‘竞争者’,更加重视的是公平竞争的社会秩序有没有被破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郑颖介绍,“分析时要从经营者、消费者、市场秩序及诚实信用原则层层深入,且落点最终要回归公法领域。”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称其“清晰完整的分析框架能够为未来法院处理类似案件提供明确指引”。
潮州木雕案当事人杨老到广东高院感谢郑颖
记者了解到,郑颖在知识产权审判“无人区”的探索踏寻多处。参与全球瞩目的IPAD商标案调解,促成美国通信巨头间互诉的高通苹果系列案和解;参与编写司法领域全球首个标准必要专利审判指引,得到世界知识产权国际组织WIPO的高度评价;在华为与三星全球SEP许可费纠纷中,推动双方从对抗转向和解,促成42亿元标准必要许可费案撤诉……
知识产权法官办案不单是解决纠纷,更是通过规则输出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稳定,守护的更是人民福祉。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守正创新者
起草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司法保护文件
人工智能浪潮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面临技术迭代与规则重构的双重挑战。作为创新生态的法治守护者,郑颖认为,既要守正,也要创新。
“我们要充分运用比如说专家辅助人、技术调查官规则,帮助我们去理解查清相关的技术。”郑颖认为,面对AI时代,知识产权法官需锻造更多重的核心素养,不但要以技术理解力穿透专业壁垒,还要以法律准确理解的适用能力精准匹配规则,在现有纠纷作出法律适用的审查和裁判。
郑颖和合议庭法官合议案件
“AI技术从研发到后面的运用是非常广阔的,并不只限于知识产权审判,可能会涉及很多的法律,所以我们还要有体系化的思维能力。”
2023年,广东高院率先出台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司法保护文件,为护航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司法支撑,而作为起草成员之一的郑颖,就在其中融入了对“插件案”中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不对自我设限,拥抱时代,守正创新,守住知识产权的司法保障。”郑颖说,“保护创新是我们一直不变的使命,我会继续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司法智慧。”
来源:南方都市报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