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一则涉及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指挥调度中心”大屏播放会议室不雅行为的视频。
24日晚23:28,安徽铁塔连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声明称视频中的场景确为公司某视频会议室,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
安徽铁塔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主管,估计忙了一夜。
25日早8:00,安徽铁塔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在这份通报中介绍:在基本查清事实后,连夜召开专门会议,依据公司员工违纪违规处罚办法,鉴于该事件对公司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决定对涉事员工立即进行停职检查。公司对由此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次深表歉意,也将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管理。
好,故事交代清楚了。
接下来从专业角度,解读安徽铁塔在本次舆情事件中的做法——
先来说结论:安徽铁塔在此次危机公关中的表现总体可圈可点,体现了较高的响应效率和责任意识,但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1. 响应速度:及时有效
优势: 事件曝光当日深夜(24日)即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次日一早(25日)迅速跟进调查结果与处理措施,体现了对舆情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避免了信息真空期的谣言扩散。
价值: 符合危机公关“黄金24小时”原则,快速抢占舆论主动权,展现企业对问题的重视。
2. 信息公开:透明度较高
优势: 分阶段发布两次通报,首次承认事实并启动调查,第二次明确处理结果与整改方向,逐步释放信息,既避免仓促回应可能的信息误差,也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改进点: 可进一步披露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如技术漏洞、管理疏漏等),以增强公众对整改措施的信任。
3. 责任承担:态度明确
优势: 果断对涉事员工停职调查,承认事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公开致歉,展现了不回避问题、主动担责的姿态,有助于缓解公众情绪。
改进点: 若后续能公布对责任人的具体处罚依据(如违反哪项规章制度),并引入第三方监督,公信力会更强。
4. 整改措施:方向正确但需细化
优势: 提出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管理,符合公众对“治本”的期待。
改进点: 需明确具体整改计划(如培训机制、权限管控、技术监控等),并设立阶段性成果公示机制,避免承诺流于形式。
5. 沟通渠道:聚焦官方平台
优势: 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权威信息出口,确保信息发布的统一性。
改进点: 可同步通过微博、媒体采访等多渠道扩散,扩大覆盖面;后续可通过定期发布整改进展报告,持续修复企业形象。
综合评价与建议:安徽铁塔的危机公关整体符合“快速反应、主动担责、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了舆情发酵风险。
值得肯定的核心点在于:
1、效率优先: 24小时内完成初步调查与决策,避免舆论升级。
2、态度诚恳: 两次致歉,传递整改决心,缓解公众对立情绪。
潜在提升空间包括:
1、细节披露不足: 事件诱因(如会议室使用权限管理是否存在漏洞)需更透明,以消除公众对内部管理松散化的疑虑。
2、长期信任建设: 需将“加强员工行为规范”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如引入匿名举报机制、定期伦理审查等),并通过后续通报展现阶段性成果。
此次事件中,安徽铁塔展现了较强的危机意识与执行力,但危机公关的终点不应止于“灭火”,而应借机推动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优化。若能通过后续行动将“整改承诺”转化为公众可见的实质性改变,将更有利于重建企业声誉与社会信任。
坚持推文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小手一抖,立马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