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这条奔腾不息、蜿蜒于豫皖边界的母亲河,默默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正见证着一场生态与发展的壮丽蝶变。4月22 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融媒体采风团走进六安市叶集区,沿着史河探寻。在这里,五里拐橡胶坝建成运营,花田岭上民宿文旅综合体蓬勃兴起,叶集区以创新实践走出生态治理与文旅融合的特色之路,成为豫皖边界共建共享的生动范例,令采风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丰硕文旅成果。


豫皖携手筑屏障

史河碧水展新颜

作为 “十四五” 安徽省第一个获批新开工的重点水利工程,史河防洪治理工程承载着豫皖两地协同发展的殷切期望。“史河是安徽和河南两省省界的界河,史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对叶集区来说不仅是来之不易,而且建设内容丰富且意义重大。叶集区水利中心副主任刘振感慨道。自项目启动后,不仅对505米的史河险工段进行治理、完成1.3千米的河床滩面平整,还新建了五里拐橡胶坝。


沿着五里拐橡胶坝河岸漫步,可见岸边嫩绿的枝条随风摇曳。极目远眺,五里拐橡胶坝宛如一条银龙横卧河面,坝上水流潺潺,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河水漫过坝顶,形成一道宽缓的水帘,如同一幅流动的绸缎,倾泻落入河道时激起层层洁白的水花,发出欢快的哗哗声,奏响一曲灵动的水之乐章。


这座橡胶坝工程概算投资 3.08 亿元,坝段共 7 跨,单跨长60米,正常蓄水位 50 米,底坎高45.5 米,坝高4.5米。随着2024年5月底水下工程通水验收完成,9月底蓄水试运行,如今它已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主河槽回水9.56千米,预计蓄水量约1000万m³,稳固河床防止下切的同时,让史河陈淋子大桥以下至橡胶坝段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一生态治理成果的背后,是叶集区与河南固始两地的紧密协作。两地建立了史河橡胶坝联合调度机制,签订调度协议,持续落实跨界河流联合监管协议,常态化开展巡河检查,使得固始李畈国控断面达到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率达 100%,实现了生态环境的 “一体治理”。

果岭民宿焕活力

农旅融合促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叶集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近年来,叶集区将民宿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挖当地特色多重价值,推动民宿产业品质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区域色彩的文旅项目,不断增强地方吸引力,聚集人气,促进群众增收,实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


位于叶集区江淮果岭片区的花田岭上民宿,便是依托这一生态优势应运而生的文旅体验项目。民宿地处豫皖交界,地理位置优越,南接大别山与金寨县,北邻江淮平原与霍邱县,东连六安市、合肥市,西临河南信阳,且位于 312 国道和 529 国道交叉口,交通十分便捷。



该项目由叶集区政府与皖美花田文旅集团联合投资打造。皖美花田文旅集团作为综合型投资与运营公司,在乡村振兴农文旅项目开发运营领域经验丰富。花田岭上民宿充分利用周边丘陵果园、田园水塘等自然条件,将废旧民居改造升级,建成了集精品民宿、露营基地、研学基地、农特产电商基地、果岭农场、儿童乐园、霍比特小屋、稻田会议室等多元素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民宿有4个特色餐饮包厢、1个宴会厅、2个会议室及30余间风格各异的客房,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花田岭上民宿企宣工作人员杨国庆说,“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目前已接到了不少住宿订单,民宿也做好各方面准备,迎接假期旅游高峰期的到来。


走进花田岭上民宿,乡村采摘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果岭农场内,各类果树郁郁葱葱,随着果树成熟期的逐渐到了,游客可以穿梭其间,体验亲手采摘新鲜水果的乐趣。此外,民宿还供应当地特色美食,如鲜香的羊肉等,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开发出徒步采风、旅游摄影等特色项目。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周边果园发展采摘游、亲子游、研学游等休闲体验产业,更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果岭风貌和传统地方文化的平台,实现了从 “游客” 到 “留客” 的转变,让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


从史河生态治理的携手共进,到文旅项目的创新发展,叶集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豫皖边界“一河两岸一座城”的建设中,绘就出生态与发展的美好蓝图。未来,叶集区将不断探索生态治理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让这片土地成为豫皖边界共同富裕的典范,吸引更多人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姗姗 胡鑫


编辑/汪伦 监制/兰天 终审/孙峰 王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