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施工中。记者苏桂除 摄
南海网4月25日消息(记者苏桂除)金秋时节,走进琼海首个“渔光互补”项目——潭门镇社昌村固定(构)筑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现场,波光粼粼的228.6亩鱼塘上,一排排银光光伏板鳞次栉比,在水面上熠熠生辉,光伏板下,鱼儿正在翻腾跳跃。
这个总装机15MW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自今年初开工建设以来,滨海建投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的施工团队高效安装光伏板组件,目前,双面双玻组件钢架铺设施工已接近施工进度的一半,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奋战一线,项目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水域正蜕变为“光伏海洋”。
项目光伏组件选用620Wp的双面双玻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以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保持高效运行。项目建成后,上层空间将铺设31416块高效光伏组件,下层水域继续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通过科学的光伏阵列布局保障养殖光照需求,实现“一地两用”的资源复合效益。
双面双玻组件钢架铺设施工已完成一半。记者苏桂除 摄
通过土地资源渔光互补高效利用,充分利用鱼塘水面,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渔光互补的复合产业模式,打造成为渔光互补的综合性光伏电站,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琼海市潭门镇社昌村固定(构)筑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经理于浩表示,整个项目采用的是渔光互补的模式,上面发电下面可以继续养鱼,整个的配套线路是由2回10千伏的线路,可以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到潭门镇110千伏变电站。
项目建成以后,按照25年的运营周期来看的话,可以实现年均发电量2457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数1261小时,项目预计6月30日实现所有光伏组件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