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以色列遭受猛攻,力量不足拿下也门胡塞武装,美国亲自出面救场,对胡塞武装大打出手,也正是因此,让伊朗苦心经营多年的地区影响力濒临瓦解。



这次不单是代理人战争失利,伊朗自身也面临着直接的安全威胁,美国不仅部署了双航母战斗群和战略轰炸机在中东周边,甚至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直接放话,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不尽快谈判,军事行动也不是不可能。

同时在经济上也是越收越紧,美国不仅自己退出了伊核协议,还要挟欧洲盟友共同实施严厉制裁,直接瞄准了伊朗的经济命脉:原油出口



这一举动无疑是让伊朗的原油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加剧了国内经济的困境,曾经倚仗地区盟友的伊朗,身边的盟友一个个倒下,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关键时刻伊朗又会做出怎样的决断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迫切需要寻找外部支持,寻找一个能够共同承担压力的伙伴,而这个伙伴很明显,那就是:中国。



毕竟现在中美贸易战正处于激烈阶段,尽管中国庞大的内部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自身提供了有利地位,但是要想让华盛顿,还需要撬动更多的国际力量。

就在4月23日,中国外长王毅和来访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北京举行了会晤,这次会晤已经不再是寻常的外交互动,而是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双方的表态相当直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伊双方都曾强调两国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是因为美国压力才走到一起的。

但这一次,王毅外长指出美国滥施关税正在损失人心,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



同时伊朗外长也当面表示将与中方一同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甚至都毫不避讳地提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这番话似乎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外部压力越大,中伊两国抱团取暖的意愿就越强。

在外交和政治层面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其实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时候,针对伊朗问题,中方就表明了态度。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制裁和所谓的“长臂管辖”,对伊朗当前的处境表示理解,并且明确支持伊朗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也赞赏伊朗在认真履行伊核协议的义务,并且无意退出该协议。

除此之外,经济层面也非常关键,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伊朗商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面对美国的制裁,尤其是在美国取消对主要石油客户的豁免之后,伊朗石油出口急剧下降,尽管伊朗前总统说过,美国想将伊朗石油出口清零是“幻想”,但现实带来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理论上,如果中伊两国下定决心绕开美国主导的金融和贸易体系,说不定还真能找到新的合作机制,不过,这是一条高风险的路径,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政治决心。



尽管中伊走近的趋势明显,但双方也清楚合作的边界,这并非走向军事同盟,两国间的合作,更多还是聚焦于双边关系、经贸、文化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如伊核问题的维续、中东冲突的降温等。

中国更加倾向于充当调停者和稳定者的角色,不会参与其他国家内政,中方的这种做法与美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中国在该地区没有殖民侵略和霸权扩张的想法,主要行动主要都是为了促进和平发展做出的努力。

而美国长期的军事干预和单边施压,也是不断加深了他们在中东民众心里的负面形象,真正的友谊和影响力,从来都不是单靠武力威慑就能建立起来的。



虽然说中伊两国的合作有着明确的界限划分,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恶意解读这种关系,拿这种关系当成突破口,甚至还会在军事上做出一些举措,谁知道美国下一步会怎么出牌呢?

参考信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23——伊朗外长来华“通报伊美谈判进展”



环球网2025-03-12——特朗普威胁“不谈判可能面临军事行动”,伊朗总统回应:我不会谈判,“你们想做什么就做”



人民网2025-04-24——王毅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会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