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小费还被质问?”墨尔本食客怒怼:这是澳洲,不是美国!
在澳洲,吃完饭结账后说一句“谢谢”就走人,是多数人的习惯。但最近,一名墨尔本食客在Reddit上讲述了她的一次就餐经历,却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原因是一家餐厅竟“当面质问”她为什么不给小费。
“你为什么不留下小费?”
这位女性顾客表示,她上周光顾了South Yarra的一家知名餐厅,食物和服务都还算不错。然而在结账时,原本愉快的用餐体验被彻底打破。她写道:
“服务员直接看着我,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不留点小费?’完全不是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而是直白地问出口,现场气氛一度陷入尴尬。”
她回忆,服务员提出这句话后,还沉默片刻盯着她看,似乎在等待她掏出点什么,整个人的肢体语言都在释放一个信号:“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而这位顾客并不是不懂餐饮行业的运作。她坦言自己有十年餐饮从业经验,更清楚小费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这是澳洲,不是美国!我们有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顾客不应该被道德绑架着去给小费。”
“强推小费”成新趋势?
她的帖子还提到,许多墨尔本的咖啡馆和餐厅如今都启用了iPad结账系统。顾客在结账时常常会自动弹出“15%、20%、25%小费”选项,甚至在购买外带咖啡时也如此。
“现在就连不留小费都会被翻白眼。要是你的商业模式非靠小费养活员工,那或许你该重新定价,而不是将压力转嫁给顾客。”
她强调,自己不会留下小费,以后也不会。她支持合理消费、尊重服务人员,但反对将小费当作“强制性支付”。
网友热议:这不是澳洲的样子
这篇帖子很快引发大量讨论,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倾诉自己的经历。
一名网友写道:
“我最爱看到那种收银员直接在结账机上点‘不留小费’,都不给我选择的机会。”
还有人吐槽现在的餐饮附加费用越来越离谱:
“订位费、信用卡手续费、节假日附加费,加完我根本掏不出更多了。”
也有餐饮业内部人员发声:
“我们店老板支付得起基本工资,小费只是锦上添花,从来没人强迫顾客给。”
根据澳洲税务局(ATO)规定,小费在法律上并不强制,任何店铺都不能以小费为盈利手段。顾客若自愿给出,金额通常在账单的5%到10%。而且,小费属于员工收入,需要如实申报和分配。
小费文化该不该在澳洲生根?
事实上,这并不是澳洲首次就“小费文化”引发争议。澳洲与美国不同,餐饮行业职工受《公平工作法》保护,享有法定最低工资。因此,小费更像是一种额外“感谢”,而非工作报酬的一部分。
但随着海外资本和经营理念的涌入,部分餐厅开始“借鉴”美式服务模式,逐步推动小费制度常态化,甚至让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掏了腰包”。
有人支持小费文化,认为它鼓励优质服务;但也有更多人呼吁:不要把一份日常的用餐体验变成充满经济和心理压力的交易。
澳洲的用餐文化本就以轻松、公平、透明著称。不靠额外消费、没有隐藏费用,是本地顾客多年形成的共识。如果小费变得“不得不给”,或许我们真该问一句:
“我们是在吃饭,还是在被默默加码?”
你最近用餐时遇到过小费压力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事。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