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时候,李连杰和武术指导袁和平再度合作拍摄,本片由导演于仁泰执导,这部戏就是《霍元甲》。



事实上,李连杰小的时候就非常崇拜霍元甲,认为其“武德”精神和自己的武术生涯是有契合部分的,李连杰曾在采访中国表示,在这部电影中,融入了自己真实的经历——李连杰年少时因为好胜心强,多次与人争斗,其母亲就跟他说:“你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就是英雄吗?”李连杰就开始反思暴力的意义,这直接对应电影中霍元甲从“争强斗狠”到“以武止戈”的转变。



当时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李连杰坚持将电影核心从单纯的“武术传奇”转向“武德哲学”,强调“真正的胜利是战胜自己”,在影片当中,特意加入了霍元甲务农、与盲女月慈相处的段落,展现了“放下屠刀”后的内心平静,打破传统武侠片那种热血对抗的套路。

作为本片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也是电影圈响当当的人物,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是香港电影和戏曲界著名的武打替身和武术指导,袁和平自小随父亲习武,接受戏剧和武行方面的教导。1962年,袁和平参演电影《白蛇传》,以演员身份进入演艺圈,后担任多年龙虎武师和龙套演员。1970年,袁和平首次担任电影《疯狂杀手》的动作指导,1978年,袁和平在吴思远支持下初次担任导演,拍摄了由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渐渐有了名气。



在拍摄《霍元甲》的时候,袁和平耗时半年时间研究了清末武术历史资料,为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设计了以“迷踪拳”为主,融合八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动作体系,片中霍元甲和各国高手的对决,刻意突出不同武术的特点。

袁和平要求演员在动作中体现“疼痛真实感”,如李连杰与拳击手对打时候的踉跄,被踢中肋骨后的真实反应,部分镜头甚至刻意保留演员的呼吸声和碰撞声音效,和传统武术那种“飘逸化”打斗是有所不同的。



当时剧组在天津、上海、浙江得过地为本片取景拍摄,耗时3个月搭建了1900年代的天津卫街景,片中霍元甲的“精武门”参照了历史照片来还原,而霍元甲的粗布衣衫和灯笼裤也是刻意做旧,体现其“从草根到宗师”的身份变化,电影中李连杰的表演可以说演技和功夫都是一流。



袁和平在一次节目采访中,提到李连杰的时候就说:“在华语影坛,李连杰是打得最好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