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海外滩的夜色被大众汽车集团的“科技之光”点亮。在这场名为“集团之夜”的盛典中,五款全球首发车型、首款本土自研高阶智驾系统、超跑与摩托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未来出行交响乐。从增程式SUV到920马力的混动超跑,从AI赋能的智驾方案到融入中国数字生态的豪华轿跑,大众以一场“中国式创新”的集中爆发,宣告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正式进入成果交付期。



本土研发:从“德国基因”到“中国速度”

奥迪A6L参数图片) e-tron的灯光划破夜空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这款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纯电旗舰,轴距比海外版加长132毫米,770公里续航与800伏超快充技术直击中国用户对“长续航+补能效率”的双重焦虑。而一旁停放的奥迪E5 Sportback更显激进——579千瓦的峰值功率、3.4秒破百的狂暴性能,座舱内却深度整合微信、高德等本土生态,将德系机械美学与中国互联网基因无缝衔接。



大众的“本土化攻势”远不止于此。ID. ERA概念车以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重新定义增程式技术边界;ID. EVO凭借800伏平台将充电时间压缩至一杯咖啡的功夫;而专为中国复杂路况研发的L2++级智驾系统,则依托AI自主学习能力,在拥堵的高架路和狭窄胡同中游刃有余。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直言:“这些完全本土开发的新车,如同四十年前桑塔纳项目一样,将再次改写集团在华历史。”





技术暗战:一场关于“灵魂”的争夺

“智驾系统的战场,没有妥协余地。”舞台中央,大众首次亮出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ADAS方案。这套由酷睿程(CARIAD与地平线合资)打造的系统,通过自研AI数据平台GAIA的千亿级数据训练,在匝道汇入、加塞应对等中国特有场景中表现出惊人的拟人化决策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将于2025年首搭大众新车型,2026年全面覆盖CMP平台产品——这意味着从15万元级家轿到30万元级SUV,大众正试图用“全域智驾”重新定义市场游戏规则。

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传统巨头对“技术主权”的宣示。当新势力车企围绕“全栈自研”大做文章时,大众选择以合资模式深度绑定地平线,既规避了跨国公司的数据合规风险,又借力本土科技企业的算法优势。正如集团CEO奥博穆所说:“融入中国数字化生态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

超豪华矩阵:内燃机的终极狂欢

内燃机的轰鸣并未在这场电动化盛宴中缺席。保时捷911 GT3旅行版首次登陆中国,将自吸引擎的纯粹声浪与日常实用性结合;兰博基尼Temerario以920马力V8混动系统,为品牌全系混动化画下惊叹号;宾利新欧陆GT敞篷雅度版则用680马力混动系统+80公里纯电续航,重新诠释“可持续奢华”的定义。就连杜卡迪摩托也带来双重惊喜:Multistrada V4 S以探险精神征服崎岖,Panigale V4 S用赛道基因点燃激情——这些机械艺术品的存在,似乎在诉说一个时代的告别与新生。









下一个四十年: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反哺全球”

“1984年,我们在上海安亭打下第一根桩基;今天,这里诞生的技术将定义集团全球竞争力。”贝瑞德的发言揭示了大象转身的深层逻辑:当ID. AURA概念车搭载的CMP平台和CEA电子架构开始向全球输出,当中国团队研发的智驾方案成为欧洲车型的预装选项,大众的“反向创新”路径愈发清晰。按照规划,2027年前将有超过20款新能源车在华上市,2030年全品牌纯电车型扩充至30款,这场转型的赌注已全部押在中国市场。

从桑塔纳到ID.家族,从“市场换技术”到“中国定义标准”,大众的四十载中国路始终与时代共振。当特斯拉与比亚迪在销量榜上厮杀,当华为、小米跨界搅动智驾风云,这家老牌巨头选择用最“重”的方式破局——本土研发、本土智造、本土生态融合。今夜的外滩,五款全球首发车型不仅是战略落地的注脚,更是一场传统汽车帝国向科技公司蜕变的成人礼。智能电动时代的战鼓已响,大众的“中国答案”能否成为全球范本?黄浦江的波涛正见证着答案的浮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