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媒放出一个消息:在与各国的关税谈判中,特朗普计划附带一个条件,只要限制对华合作,就能换取美方的“关税豁免”。换句话说,特朗普就是要求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且还要拿中国利益作为交换。
面对美方胁迫,4月21日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直接戳破窗户纸:“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短短12个字,把美国的算计和世界的出路说得明明白白。
何为“绥靖”?简单说就是姑息、妥协。二战的教训早已证明,用让步换取和平只会助长侵略野心。现在特朗普搞的这套,一如当年,看似是局部妥协,实则为更大危机埋下伏笔。
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相当于全球产业链的心脏。美国开出的所谓“关税优惠”,在庞大的中国市场面前,就像拿棒棒糖换金条。举个例子,越南电子企业算过账,如果不用中国芯片,生产线成本要涨30%,这买卖谁做得起?若放任美国将关税武器化,全球贸易体系将倒退回弱肉强食的原始状态。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击,2025年的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可能从此前接近3%的长期增长水平,直接滑落至-0.2%,其中,受创最严重是北美地区,民众们不得不承受着供应链断裂和通胀飙升的双重打击。正如中方所言,这种“零和游戏”中,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
而特朗普政府要求各国在中美之间“二选一”的做法,也暴露出其无牌可打的窘境。在经济上,中国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和制造业,美国军工也被稀土卡主脖子;
美国物价上涨
在外交上,从东南亚到欧盟,各国对美式霸权的忍耐已达临界点,纷纷表态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方访马来西亚期间,中马实签30项合作,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说,马来西亚与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立场一致;
在舆论场上,联合国秘书长公开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威胁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欧盟宣布保留对美反制权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将美方行为定性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大风险”。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印证了中方“损人不利己”的判断——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逼迫各国二选一时,实际是在透支自身信誉。
面对美式霸权的威胁,中国凭什么敢硬刚?
首先,我们的 市场够大,容得下所有人。从14亿人的消费市场到全球最全的产业链,中国就像个巨型磁铁。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年产95万辆电动车,赚得盆满钵满;苹果嘴上说要把生产线搬去印度,结果90%的iPhone15还是中国造。
欧盟反制美国
其次,技术突围,打破卡脖子。十年前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都能上热搜,现在C919大飞机满天飞,空间站都能自己建。美国越封锁,中国突破越快——2024年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占49%,比美日韩加起来还多。
最后,朋友多路子广。“一带一路”152个国家参与,中欧班列十年运货740万标箱,RCEP圈住全球30%经济总量。美国开小会逼人站队时,中国正和106个国家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就是格局差距。
中方用“绥靖”二字,把话挑明了:各国和美国谈关税是你们的自由,但要是谁敢拿中国利益当筹码,别怪我们礼尚往来。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澳大利亚、立陶宛都是前车之鉴。但中国也留了台阶:只要诚心合作,大门永远敞开。
回看特朗普的算盘,错得离谱。他以为各国会像以前一样对美国唯命是从,只会吞下加税的苦果,却不知世界早已换了天地。中国用四十年的开放发展,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球的供应链,这不是某个政客发几条推特,说几句话就能切断的。
而在中国的带领下,各国也都站起来了,加拿大、欧盟的反制逐一来到。连美国最亲近的盟友——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上寸步不让。
正如商务部那12个字揭示的真理:靠退让换来的和平是纸糊的,真正的尊重要靠实力说话。当全世界的制造商都要来中国买东西,都想和中国做生意时,所谓的“二选一”就成了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