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颐圣
编辑 | 志豪
4月23日,MediaTek于上海车展发布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下简述为C-X1)。
这颗旗舰车芯凭借领先业界的3nm制程、12核GPU、双AI引擎构建弹性算力架构,带来400 TOPSAI算力,率先突破智能座舱算力天花板。
得益于集成NVIDIA Blackwell GPU,C-X1可以通过NVIDIA DriveOS平台与NVIDIA智驾芯片实现无缝协同与资源共享,让智驾系统与座舱系统有机结合,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先进的舱驾一体融合方案。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作为汽车座舱赛道的“老玩家”,联发科再度为汽车座舱行业带来全新的“王炸产品”,而这一次,联发科的目标放在了AI座舱与舱驾一体上。
▲AI定义座舱新范式
一、两大新品 重构智能座舱的想象力
此前,联发科已经发布了基于3nm制程的MT8678旗舰车芯,上海车展期间安兔兔官方曝出了超过186万的综合得分,可以说性能领先于目前行业内的所有旗舰车芯。
▲MediaTek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X1
而此次新发布的C-X1同样基于最新3nm制程,采用Arm v9.2-A架构,集成12核CPU,单核性能较当前旗舰汽车座舱芯片领先80%,可以说是实现了“断层式碾压”,进一步“吊打”了行业内所有汽车座舱芯片。
▲MediaTek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X1主要参数
不止算力澎湃,面对AI定义座舱的浪潮,C-X1集成了NVIDIA Blackwell GPU与深度学习加速器,可与NPU组成双AI引擎,通过高达400 TOPS的澎湃算力,全面提升座舱AI应用的端侧响应速度与处理速度。
并且,这颗强悍的GPU拥有10.2 TFLOPS强劲算力,3D渲染性能比目前业内旗舰车芯领先约300%,支持NVIDIA RTX GPU光线追踪技术和DLSS技术,提供更好的游戏、界面渲染效果,在车上就能清晰流畅的玩3A级大作。
▲C-X1的影像处理能力
作为联发科的“老本行”,C-X1在车载图像与音频处理能力上也是领先业界。
视频方面,C-X1支持8K@60FPS/4K@240FPS视频播放与8K@30FPS/4K@120FPS录制,支持12个摄像头并行处理及高达150db HDR图像处理技术,满足行车场景中例如360环景、驾驶员/乘客警觉性监测、哨兵模式等多样化的图像记录需求。
在音频方面,该处理器内置3颗Hi-Fi5音频DSP,音频解码更高效,音频细节处理和动态范围更出色,能更好的还原音乐质感,打造剧院级环绕声场。
此外,MediaTek同步推出的天玑汽车联接平台MT2739,全球率先实现5G-A通信技术上车,并集成NB-NTN与NR-NTN卫星通信能力,让汽车通讯能力“捅破天”。
▲天玑汽车联接平台MT2739
二、AI定义汽车时代 联发科的机遇
当下,随着AI定义汽车成为公认趋势,车企如果要实现座舱体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核心在于将智能体AI的能力更好的融入在座舱中。
在上海车展,MediaTek发布的C-X1,以“算力革新+架构创新”为核心,推动智能座舱从功能叠加向AI深度赋能转型。
▲AI重新定义座舱要素
目前AI大模型及智能应用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更快实现端侧大模型的适配与优化,成为了车企智能座舱体验的关键。
得益于采用Blackwell GPU,并且与NPU组建的双AI引擎,C-X1的大语言模型的推理性能相较于业内旗舰车芯大幅领先350%。同时,由于大部分模型云端训练都是使用英伟达 GPU,基于相同的软硬件架构,车企可以将云端训练好的应用几乎无缝的迁移至座舱端侧,进一步加速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车内部署。
而端侧运行方面,C-X1的生成式AI引擎支持FP4格式量化技术,生成效果近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所需内存带宽可节省50%,加速汽车座舱端侧AI的响应速度。
智能座舱正在从功能堆砌转向认知中枢,AI定义的座舱不仅仅是语音助手,而是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体,通过多模态感知和意图理解,自主规划任务,提供主动服务。C-X1的发布将全面推动智能体AI(Agentic AI)应用在智能汽车加速落地。
不难看出,面对车企以智能化构建差异化优势的需求,联发科正以“开放赋能”取代“单点竞争”,通过算力革新、架构创新,构建“AI定义座舱”新范式。
三、舱驾一体大势所趋 “发达”携手定未来。
当下车企对于舱驾一体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研究显示,2025年国内L2.5+智驾渗透率预计达30%,比亚迪宣布“高阶智驾全产品覆盖”,鸿蒙智行问界M8、小鹏全新G6等车型以激光雷达和纯视觉等多种方案推动技术普及
行业分析指出,舱驾融合架构或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战场。对此,联发科也针对性的给出了答案。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和NVIDIA 智驾芯片可实现资源共享
C-X1与英伟达的智驾芯片搭配使用,可借助NVIDIA Drive OS高效整合座舱信息娱乐系统(IVI)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实现算力动态分配与系统无缝协同,不仅提供了一套先进的舱驾一体融合方案,面向未来智能座舱对于算力的需求,C-X1还可以接入智驾芯片的算力,为后续座舱AI应用做好准备。
这一设计不仅降低车企开发复杂度,还为“舱驾一体”融合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智能汽车向“多域合一”的中央计算平台演进。
这么看的话,联发科也是通过C-X1进一步找准了在舱驾一体时代中的杀手锏:与行业内的头部玩家深度合作,结合彼此技术、架构的优势,为车企打造1+1>2的解决方案。
▲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系列产品矩阵
结语: AI定义汽车之下 联发科的 “版本答案”
作为芯片领域的“头号玩家”,MediaTek在C-X1这颗旗舰车芯上结合英伟达了在智驾、AI计算上的领先优势。可以说,这颗芯片,给汽车智能化的未来带来了全新思路。
而MediaTek自身也凭借天玑汽车座舱平台的优秀性能与生态整合能力,一方面实现了行业技术领先,另一方面也与英伟达等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开放创新的智能汽车生态,为未来出行体验的持续进化提供坚实基础,为AI定义汽车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