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于4月23日公开释放“大幅下调对华高额关税”的信号后,美方便不断对外传出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是即将达成协议的言论。
特朗普
对此,在4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这些都是假消息”,并强调中美之间目前没有进行任何的经贸谈判。
郭嘉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特朗普虽然扬言要降低对华关税,但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甚至还对华开出了降税条件:必须先与美国达成协议,才会对华降低关税。
面对事到如今还想搞“极限施压”这套的特朗普,中方果断的选择了拒绝。
特朗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还在4月24日公开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若美方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
与此同时,三架专机几乎同时抵达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了中国的部署,种种迹象表明,中方的反攻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在如此关键的节点,这三架专机的相继抵华,究竟向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呢?
媒体的相关报道
4月23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美国总统特朗普面对媒体镜头抛出“大幅下调对华关税”的橄榄枝,声称“145%的税率太高了,必须大幅下降”。
这一表态距离特朗普4月9日宣布对华加征145%关税仅过去两周,堪称戏剧性的政策急转弯。
特朗普和贝森特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闭门会议上向投资者坦言,中美关税对峙“难以为继”,暗示美方正承受巨大经济压力
郭嘉昆
然而,中方对这种“狼来了”式的谈判策略早已免疫,在4月2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中美之间没有进行任何经贸谈判”。
商务部
商务部在同日的表态则更直接,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若真想解决问题,应停止极限施压,必须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回到平等对话轨道。
特朗普
中方的这种强硬态度源于美方毫无诚意的谈判逻辑,特朗普一边宣称“愿友好协商”,一边开出“先签协议后降税”的条件,甚至威胁“若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单方面设定税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朗普这种“以协议换关税”的交易思维,本质仍是延续“美国优先”的霸凌逻辑。
正如国际社会诸多经济学专家所说的那样:美方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已严重透支其国际信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方释放关税缓和信号的同时,三架专机相继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媒体的相关报道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肯尼亚总统鲁托相继访华,释放强烈信号。
石破茂
齐藤铁夫携首相石破茂亲笔信访华,强调“从政党角度传递日本民意”,尽管日本是美传统盟友,但其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战略回旋的意图明显。
肯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到访,凸显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扩大朋友圈的成果。
肯尼亚长期被视为美在非“桥头堡”,其转向与中国合作,进一步削弱美对非影响力。
特朗普
由此不难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震荡。
特朗普和贝森特
甚至就连美国财长贝森特都公开承认,当前关税水平已导致“实质贸易禁运”,波音公司因中方暂停接收飞机损失12亿美元,特斯拉因稀土断供被迫调整生产计划。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更严重的是,美国中小企业因无法承受145%的关税成本,面临大规模破产风险。
冯德莱恩
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欧盟4月22日明确表示“不会对华脱钩”,冯德莱恩主席甚至提出“加速向亚洲转向”。
这种“去美国化”趋势,被布鲁金斯学会称为“21世纪经济战的教科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溯中美贸易争端的历史,从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到2025年的关税博弈,美国始终未能实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相反,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机制,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
港口
当前中美博弈已超越关税范畴,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风向标,中方以“打谈皆备”策略应对,既通过反制措施保护产业链,又以多边合作对冲美方围堵。
特朗普
而美方则陷入“遏制中国”与“经济自救”的矛盾:若继续加码关税,将加剧国内通胀与盟友离心;若全面取消,则面临“对华软弱”的舆论攻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经验表明,单边霸凌终将反噬自身,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关税战没有赢家,唯有平等对话才是正道。
特朗普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由双方的战略定力与民心向背决定,未来随着更多国家选择“对华合作”而非“选边站队”,美国的单边主义终将在全球化浪潮中碰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4月23日关于“白宫、财长‘降温’,特朗普也降调了:不会对中方强硬”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4月22日关于“与中国关系独特,公明党想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4月25日关于“外媒关注美国关税‘降温’信号,中方:美方要谈就拿出诚意”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全国人大2025年04月24日关于“赵乐际分别会见肯尼亚总统鲁托、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