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外界盛赞为“小董卿”。

可拒绝成为“小董卿”的她。

却正渐渐从央视“消失”。

但好在“是金子就会发光”。

如今的李七月,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01

凭借一场三分钟的即兴演讲,李七月迅速走红于网络。

在2019年《主持人大赛》这个神仙打架、高山云集的舞台。

李七月的表现相当亮眼,开场演讲更是宛若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让不少观众席上为之动容,最终拿下铜奖。

她的才华引起了董卿和康辉的密切关注,展现了她扎实的主持功底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后来,她又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温婉大气的她开口谈吐惊为众人,满屏都是观众对她的夸奖。

李七月凭借博学多识和儒雅气质,被不少人认为与董卿十分相似,在节目中大放异彩。



而在寻亲节目《等着我》中。

李七月的共情能力也展现了她在情感把控下的专业主持素养。

她握着寻亲大姐颤抖的手,见证二十年离散的姐弟在镜头前相认。

这期节目实时收视率突破 2.8%,创下当年情感类节目新高。

充分说明了她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以及观众对她的认可。



有句话说得好:红不红有时候是要看命的。

才华横溢的李七月,始终未能大红大紫。

最终还被“挤出”了主流频道、转战农业频道。

甚至八年央视主持生涯都一直没能转正。

那么李七月究竟经历了什么,又为何逐渐从央视“消失”了呢?



02

李七月,1987 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这座充满浪漫与诗意的冰雪之城。

儿时的她,常常对着家中的镜子,模仿电视里主持人的一举一动。

用稚嫩的童声练习发音,主持梦的种子,就这样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

在成长过程中,这份热爱从未被岁月冲淡,反而愈发炽热,成为她前行路上最坚定的指引。



2006 年,18 岁的李七月怀揣着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无限憧憬,踏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门。

这所被誉为 “中国主持人摇篮” 的高等学府,开启了她的逐梦旅程。

在大学四年里,李七月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她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在各个场合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每一次播音结束后,她都会认真复盘,虚心听取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表现。

大学期间,李七月还前往北京电视台实习。

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主持行业崭露头角,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凭借着在校园里的出色表现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她引起了不少电视台的关注。



2010 年,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李七月回到了家乡。

她加入了辽宁卫视 ,开始担任记者和新闻播报员。

初入职场的她,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

每一次出镜,她都精心准备,力求完美。



她不仅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表达,更加重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

很快,她就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

仅仅工作一年后,李七月便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03

那是2011年,中央电视台展开了第六届主持人大赛。

彼时初出茅庐的李七月,面对经验丰富的强劲对手,毫无惧色。

凭借扎实专业素养,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优秀奖。

也凭借这个机会踏入央视大门。



初入央视,李七月成为了一名外景记者,担起旅游节目《远方的家》的重任。

在这个岗位上,李七月的脚步深入祖国各地。

无论是酷热难耐的重庆,还是古老静谧的村落,都印下她的足迹。

她带着观众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不同地域风土人情。

五年记者生涯,全方位铸就她的成长与蜕变 。



在《远方的家》工作的几年时间里。

李七月参与了《北纬 30°・中国行》《百山百川行》《江河万里行》等节目的录制。

足迹遍布 16 个省份,录制了将近百期节目。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多彩的中国。



在节目中,她总是以亲切自然的形象和温暖的声音,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

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挖掘那些平凡人背后的不平凡故事。

将这些故事一一讲述给观众,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各地的独特魅力 。



2019年,再度登上主持人大赛的李七月早已今非昔比。

舞台上的她表现出色,一跃成为新生代主持人中备受看好的潜力股 。

在这之后,她相继主持过《等着你》《中国诗词大会》《一路有你》等节目。

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李七月不断挑战自我。

尝试不同的主持风格,展现出了自己的多面性和可塑性 。



但令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是。

就在李七月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她却渐渐从大众视野中 “消失”。



04

2020 年,李七月被调至农业频道,成为《大地讲堂》主持人。

这一职业转变让她陷入了新的困境,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

有人认为这是央视对她的不重视,也有人猜测她的表现不符合央视的标 。

但实际上,这是李七月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她决心在这片新领域开疆拓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在农业频道,李七月主持《我爱发明》《大地讲堂》等节目。

她放下身段,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

为做好节目,她主动学习农业知识。

深入了解农作物生长周期、种植技术,以及农民生活现状与需求。



不仅如此,李七月还积极拥抱新媒体。

借助社交平台宣传助农产品,为农民增收出力。

直播带货成绩斐然,GMV 早早突破八千万 。

李七月的努力与付出,收获了沉甸甸的回报。



她主持的节目收视率稳步攀升。

《三农群英会》95 后观众占比从 17% 飙升至 46%。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农业节目。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岩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转型报告》中特别提到。

“当其他主持还在抢跨年晚会站位时,李七月已经带着老乡把黑土地变成网红打卡地。”

在 B 站,她的 vlog 评论区好评如潮。

大学生们更是纷纷留言,直言 “种田综艺比选秀好看一百倍” 。



如今的李七月,已经在主持行业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虽然没能成为第二个董卿,但她却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李七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