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不少人确实很关心厨房的卫生和安全,比如花重金投入洗碗机、消毒机,甚至连不粘锅都会七八个月换一次,但似乎大家容易忽略一些小细节上的干净

比如洗碗用的抹布、海绵,这些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厨房用品,实际上很可能成为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



尤其是【洗碗海绵】,央视就曾发出提醒,一块长期使用的洗碗海绵,每立方厘米内最多可能藏着540亿个细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瞬间觉得家里的洗碗海绵该扔掉了?

先别慌!这一期,美家就结合权威报道和真实用户吐槽,揭开洗碗海绵的真相,并教你如何安全“断舍离”!

01、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爱用洗碗海绵?

说实话,我家厨房也囤过一打海绵。便宜、顺手、吸水性强,洗碗刷锅“一把抓”,简直是主妇们的“万能清洁神器”!



但用着用着就发现,这玩意,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

便宜又“抗造”

超市里三五块钱就能买一大包,用脏了随手一扔也不心疼。关键是它“能屈能伸”,刷碗、擦台面、清理水槽油污!对于很多勤俭持家的人来说,这种“一物多用”的性价比,谁能拒绝?



吸水力强,起泡快

海绵多孔的结构让它瞬间吸饱洗洁精,轻轻一捏就冒出绵密泡沫。尤其是对付顽固油渍时,那种“刷几下就干净”的爽快感,连钢丝球都甘拜下风!

不伤厨具

比起硬邦邦的刷子,海绵柔软的表面给人一种“温和不伤锅具”的心理安慰。尤其是家里有不粘锅、陶瓷餐具的,总觉得用海绵更安心(虽然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然而,正是这些“优点”,让海绵成了细菌狂欢的乐园!

02、央媒曝光:海绵为何成“细菌炸弹”?

你可能会问:“我每天用洗洁精洗海绵啊,还能有多脏?”

事实是,洗洁精只能去油,根本杀不死细菌!央视实验显示,即使用热水冲洗,海绵内部的病菌依然“坚挺”。



这是因为,

海绵蜂窝般的孔隙结构,看似方便储存泡沫,实则成了食物残渣和油污的“藏身地”。

德国研究机构发现,1立方厘米的海绵中,可容纳540亿个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全在这里开派对!



而且,多数家庭用完海绵后,随手丢在潮湿的水槽边。这种“半干不湿”的状态,简直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实验表明,室温下,海绵细菌数量每20分钟就能翻一番!

很多人以为用力揉搓海绵就能“杀菌”,其实大错特错!

揉搓只会让细菌从表面转移到更深层的孔隙中,甚至通过飞溅的水花污染整个厨房台面!



“没破就能接着用!”这是多数人的心态。

但央媒提醒:海绵使用超过1周,细菌含量就已爆表!更可怕的是,有些家庭一块海绵用几个月,表面看着干净,内里早已布满霉斑!

03、细菌超标,到底有哪些危害?

你可能会想:“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但这些细菌轻则导致腹泻,重则引发败血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于海绵的病菌,可通过餐具直接进入人体。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的人群,极易中招!



而且,潮湿海绵滋生的霉菌会释放孢子,诱发哮喘、皮疹等过敏反应。

看到这里,你还敢把全家健康托付给这块“细菌炸弹”吗?

04、美家指南小课堂:正确使用洗碗海绵的方法

扔掉海绵不代表要重回“徒手刷碗”的原始时代。跟着下面几步做,安全又省心!

第一招:定期更换

央媒建议:海绵使用不超过1周!如果出现异味、发黑、变黏,立刻扔掉!别心疼那几块钱!



第二招:消毒要“狠”

要想延长使用周期,必须每天消毒。大家可以试试下面这三种办法。

①微波炉法:浸湿后高火加热1分钟(注意避开金属丝海绵);

②沸水煮:滚水煮5分钟以上;

③暴晒法:拧干后放在阳光下晒透。



第三招:换用更安全的替代品

比如硅胶洗碗刷(物理结构简单,不容易滋生细菌)、一次性厨房湿巾(用完即扔,也比较卫生)、还有过去常用的“丝瓜络”(木纤维结构,易干燥,且细菌不容易滋生)等等,都是可以的!



注:本文参考来源央视新闻、中国疾控中心、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国家庭厨房卫生白皮书》、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