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可以将咱们村村容村貌改善放到乡村振兴馆中”“把咱们红色一条街好的内容也放进去”“煤改电前使用旧锅炉的照片也放进去”……近期,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借助“延之有理”协商议事平台,邀请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内青年企业家、社会组织、村“两委”干部、镇党群办等多方力量齐聚一堂,一起围绕“乡情村史陈列室改造焕新”展开专题协商,围绕改造内容及方向,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百合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建成于10年前,由村史馆及民俗馆2部分组成,此次改造焕新,将村史馆与民俗馆合并,在赓续抗战时期红色基因的基础上,新增乡村振兴馆,体现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新风貌。
乡村振兴馆中呈现哪些内容,是此次协商的重点。经过热烈的讨论,杂物清理、河道清淤、垃圾分类等带来的环境改善作为各参会代表体会最深、最认可的内容,将会在乡村振兴馆重点呈现。经过各方充分讨论,精品民宿、百合小院餐厅、昌平骑行赛、红色一条街等内容,将作为本村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绩进行展示。
乡情村史陈列室改造焕新后,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与会代表们关心关注的焦点。本村能人李先生建议,村史馆和民俗馆合并后,要将革命历史、红色基因与村风民俗有机融合,深入传承红色精神。党员代表高阿姨也提出,要注重村史馆讲解员队伍的选拔培育,提升讲解质量,让参观者能更深入的了解红色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深入讨论后,与会者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共识,即优先从本村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代,懂历史、有情怀擅表达的党员村民,以及本村少先队员及共青团员中选拔培养讲解员。下一步,由村党支部梳理讲解稿、镇党群办公室进行内容把关,为讲解员队伍提供规范材料。
乡情村史陈列室改造焕新,不仅牵动着留在村内生活发展的广大村民,也作为一缕乡愁的实际载体,牵动着到城区发展的年轻企业家的心。在外创业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业的青年企业家焦振楠表示,百合村有独特的红色资源,希望这次改造,能成为本村发展的小支点,后续也愿意尽己所能从村域农产品深加工及电商销售方面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经营着本村百合小院餐厅的青年企业家关军表示,将进一步整合旗下的教育、餐饮资源,与村内资源禀赋精准匹配,为村庄产业振兴提供新助力。
延寿镇党委组织委员杨泱表示,延寿镇党委、镇政府将持续关注支持百合村发展,搭建“延之有理”协商议事平台,带动村民关注参与村庄建设,将红色广场(建设中)、乡情村史陈列室、百合小院餐厅、骑行驿站、野趣谷等点位串联在一起,打造百合村文旅农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